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第一場
- 由中央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聯(lián)合主辦,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央視網(wǎng)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于8月16日上午9時正式開啟。第一場論壇邀請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的五位院士,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就座談宣講,并結合自己的奮斗歷程,與網(wǎng)民進行互動交流。
新華網(wǎng)
8月16日上午9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樂;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中國工程院院士、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笨傇O計師徐芑南五位院士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就座談宣講,并結合自己的奮斗歷程,與網(wǎng)民進行互動交流。新華網(wǎng)進行現(xiàn)場直播,敬請關注![ 2019-08-15 20:16 ]
新華網(wǎng)
70年砥礪奮進,70年壯麗輝煌?,F(xiàn)場的觀眾朋友以及廣大網(wǎng)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新華網(wǎng)主持人劉燕。歡迎各位。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歷經(jīng)70年建設發(fā)展,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各行各業(yè)、人民生活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由中央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聯(lián)合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正式啟動,在第一場論壇,我們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的五位院士,為我們講述他們與科學的故事,講述70年國家科技發(fā)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2019-08-16 09:04 ]
新華網(wǎng)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yè)密集發(fā)力、加速跨越,實現(xiàn)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競相涌現(xiàn),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zhì)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tǒng)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2019-08-16 09:05 ]
新華網(wǎng)
“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超算“發(fā)威”……70年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們從無到有,一步步感知科技進步的速度,也一次次見證祖國不斷強大的步伐。[ 2019-08-16 09:05 ]
新華網(wǎng)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到場的五位院士,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樂;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中國工程院院士、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笨傇O計師徐芑南。讓我們再次歡迎五位院士的到來。[ 2019-08-16 09:06 ]
新華網(wǎng)
可以說,五位院士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杰出代表,白發(fā)蒼蒼的背后,是他們?yōu)槲覈茖W技術發(fā)展作出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他們與科學的故事。[ 2019-08-16 09:06 ]
新華網(wǎng)
第一位要請上來的院士,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號召:“年輕的學子們,你們要去喚醒沉睡的高山,讓它們獻出無盡的寶藏”,年輕的他當即報考了地質(zhì)學專業(yè);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他深受震撼,開始把視野從“地下”延伸到“天上”……鉆研地質(zhì),開展地下核試驗,與月球結緣,深空探測,一路走來,他堅信“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讓我們跟隨歐陽院士的演講,聽聽將國家重大需要與個人“求索天地間”緊密相聯(lián)的故事。有請歐陽院士。[ 2019-08-16 09:06 ]
歐陽自遠
各位觀眾朋友、各位網(wǎng)友,大家好!我講的題目是《國家的重大需求培育我成長》。1952年我高中畢業(yè),正在思考和選擇未來的專業(yè)方向。當時國家提出:我們將要建設一個工業(yè)化的國家,最缺的是礦產(chǎn)資源和能源。國家號召:“年輕的學子們,你們要去喚醒沉睡的高山,讓它們獻出無盡的寶藏?!蔽冶贿@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下決心一定報考地質(zhì)!去找礦!一定要為我們國家的工業(yè)化添磚加瓦。[ 2019-08-16 09:10 ]
歐陽自遠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作為家中的獨子,長期的戰(zhàn)亂環(huán)境和流離失所的生活,父母都希望我學醫(yī),傳承家業(yè),當一名醫(yī)生,以后過一個穩(wěn)定的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但我違背了他們的意愿,但他們還是尊重和支持我自己的理想。[ 2019-08-16 09:10 ]
歐陽自遠
1952年我被錄取在剛剛成立的北京地質(zhì)學院礦產(chǎn)勘探系。經(jīng)過4年的學習,對于找礦勘探和地球科學打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1957年學校動員我參加全國第一次副博士研究生統(tǒng)考,我被錄取在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從事長江中下游鐵、銅礦床成因與找礦方向研究。我覺得作為一位找礦者自豪,能為自己的祖國作出一些貢獻。[ 2019-08-16 09:11 ]
歐陽自遠
但就在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個人造地球衛(wèi)星,拉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帷幕,這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們找礦探礦,像一只小螞蟻,在地球上爬來爬去,效率太低。如果用人造衛(wèi)星找礦,很快就調(diào)查得比較清楚了。人造地球衛(wèi)星對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和提高人們生活質(zhì)量一定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但沒有想到,就在第二年,1958年,美國和蘇聯(lián)這兩個空間大國,為了空間霸權的競爭和冷戰(zhàn)的需要,他們開始月球探測,展開了一場最激烈的經(jīng)濟、科技和軍事的競爭。當時我們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不到10年,百廢待興,一窮二白。但是我也堅信,中國一定會走進空間時代。我們年輕人能不能為迎接中國空間時代的到來,做一些科學上的準備,讓中國空間時代到來快一些、更順當一些?[ 2019-08-16 09:13 ]
歐陽自遠
所以從1958年開始,我一方面系統(tǒng)分析研究美國蘇聯(lián)兩國探測月球的計劃、方案、目標、實施步驟和各種探測成果;緊密結合我們中國的實際,中國假如要去做應該怎么做???也思考一下我們中國要開展月球探測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戰(zhàn)略,應該制定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人家都搞到天上去了,都做天上的東西,我們中國沒有辦法,我們得不到月球火星的樣品,但是天上會掉下東西來,我下決心做各種地外的研究,當時中國沒有人研究這個領域,那也沒有關系,我們開始搞吧。[ 2019-08-16 09:14 ]
歐陽自遠
所以我們我就收集降落在中國的各類隕石,因為隕石是研究太陽系的窗口,是我們八大行星組成的原始物質(zhì),要從根上研究它,我也進行實驗室的研究,利用高空科學氣球收集平流層的宇宙塵埃,進行實驗室的系統(tǒng)研究,這樣一步一步在中國建立起相關的實驗室,也培養(yǎng)了一批從事隕石學、天體化學、月球科學和行星科學的科學隊伍,我們就可以不斷發(fā)表這個領域的文章和出版書籍。[ 2019-08-16 09:15 ]
歐陽自遠
1976年,中國降落了一次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吉林隕石雨,中國科學院和各高校組成由我負責的聯(lián)合科學考察隊。經(jīng)過精細的考察和研究,我們發(fā)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和兩本專著,已經(jīng)成為國際上隕石研究的典范。1978年5月,美國卡特總統(tǒng)派他的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他代表卡特總統(tǒng)送給中國一塊1克重的月球巖石。中辦通知我們?nèi)ヮI取樣品并負責研究。我想我們?nèi)垦芯抗ぷ髦恍枰G豆大小,只要0.5克樣品就夠了,我組織了全國相關的實驗室4個月內(nèi)對這塊小石頭進行了深入研究。確證是阿波羅-17宇航員采集的70017-291號樣品,是一種高鈦月的海玄武巖,我們很快發(fā)表了14篇研究論文。另外還剩下的0.5克送給北京天文館,請他們向公眾展出。[ 2019-08-16 09:17 ]
歐陽自遠
從1958年開始涉及這個領域,到1993年,我們經(jīng)歷了35年的前期準備,當時我們國家的載人航天也立項了,我們認為中國有能力去開展月球探測,請求國家組織專家評審論證。國家要求我們首先論證的是“中國開展月球探測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后來專家委員會的結論是非常有必要,完全有可能。相繼國家要求我們開展研究我們中國探月的發(fā)展戰(zhàn)略與長遠規(guī)劃研究,后來專家委員會的意見,完全可以按照這個非常接合國情的步驟和戰(zhàn)略去發(fā)展,最后國家要求我們,我們中國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載荷配置和可實現(xiàn)性研究。從1994年至2003年,經(jīng)過專家歷次論證,都得到各個專家委員會的一致同意和支持。整個論證過程又經(jīng)歷了整整10年。[ 2019-08-16 09:19 ]
歐陽自遠
2003年在國防科工委的領導下,組織全國航天力量,由孫家棟和我來負責編寫“中國首次月球探測立項報告”,2004年1月24日,大年初二,國務院批準了我們的第一期繞月探測立項,并正式命名為“嫦娥工程”,我被任命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 2019-08-16 09:19 ]
歐陽自遠
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相繼成功發(fā)射了嫦娥1號,嫦娥2號繞月探測,嫦娥3號和嫦娥4號實施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落月探測,取得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探測成果,在一部份領域處于國際領先的成果。我們下一步還要完成月球取樣返回,我們要飛得更遠,去探測火星、木星和木星系統(tǒng)、小行星和彗星以及進行行星際的穿越探測和建設月球科研基地。我們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深空探測的新時代。[ 2019-08-16 09:20 ]
歐陽自遠
在我的人生經(jīng)歷中還承擔過一項特別重大的任務,由于我在中國科技大學進修核物理一年,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作實驗半年,當時國防科委的領導找我談話,通知我要承擔一項國家的重大任務啊,根據(jù)你學習的基礎,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中國地下核試驗區(qū)要選擇一個地方做,選場。第二,地下核試驗的過程和影響,你們要做模擬實驗。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地下核試驗以后,放射性物質(zhì)不能泄漏更不能污染當?shù)氐牡叵滤?,不然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這樣艱巨的任務,我們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地從1964-1967年,我們選定的地下核試驗場通過論證成功,各項實驗取得豐碩成果,防止各種放射性污染的措施也十分有效,提交了十幾份研究技術報告,經(jīng)1969年中國的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驗證得到圓滿成功![ 2019-08-16 09:21 ]
歐陽自遠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覺得做好科學研究是我的天職,提高廣大公眾的科學素質(zhì)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自己有一個統(tǒng)計,從2008年至2018年11年的系統(tǒng)記錄:11年來,我一共進行了對各類型公眾的科普報告617場,11年的現(xiàn)場聽眾35.3萬人;平均每年舉行的科普演講報告56場,平均每年的現(xiàn)場聽眾3.2萬多人。有些科普報告與新媒體相結合,一場報告的網(wǎng)上聽眾約20萬—80萬人次。這些年我一共撰寫和主編的科普書籍12部,撰寫和媒體采訪的科普文章300多篇。[ 2019-08-16 09:22 ]
歐陽自遠
我自己感到很幸運!是國家的重大需求引導和培育我成長,也塑造了我的人生,我內(nèi)心充滿了感恩的情懷,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雖然已經(jīng)84歲了,但我還會加倍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我們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上下求索,踐行夢想! 謝謝大家![ 2019-08-16 09:23 ]
主持人
非常感謝歐陽院士的分享。為了祖國的探月工程,84歲高齡的他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把鐾强?,腳踏實地”,是所有從事航天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最真實的寫照。[ 2019-08-16 09:23 ]
主持人
與中華兒女的探月夢一樣,載人航天同樣吸引著我們的目光。2003年10月15日,隨著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我國成為繼蘇聯(lián)和美國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此后,一批批航天員又相繼完成太空征程。當航天英雄們載譽歸來,我們驕傲、自豪。而這背后,離不開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攻堅克難。讓我們有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為我們分享他與載人航天的故事。有請周院士。[ 2019-08-16 09:24 ]
周建平
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來到這里。也感謝新華網(wǎng)提供的這么一個機會,讓我有機會和我們幾位科學家一起介紹一下我們工作的情況。很榮幸,這里面楊樂院士是我學生時代很崇拜的科學家,他和陳景潤、張廣厚共同激勵了我們那一代的學子,我是77級的,所以很高興,也很感謝楊樂院士。[ 2019-08-16 09:25 ]
周建平
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探索宇宙、拓展生存疆域是我們?nèi)祟愖怨乓詠淼膹娏以竿?,它激發(fā)人類不斷奮斗,把一個又一個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在這一過程也極大推動了科技進步,展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勇氣、能力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美好前景。[ 2019-08-16 09:26 ]
周建平
航天夢、飛天夢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嫦娥奔月,有牛郎織女,也有夸父逐日等美麗動人的故事,也有敦煌壁畫等杰出的、反映飛天夢想的藝術作品。中國人發(fā)明的火箭、火藥早在明朝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就在世界上首次嘗試了用火箭動力實現(xiàn)飛天的夢想,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中國現(xiàn)代航天始于1956年。1970年4月24日我們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我還很清晰地記得,當時我們仰望星空看著東方紅衛(wèi)星從太空中劃過,在廣播里聽到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播回來的樂曲,那真的是激勵了我們那一代人,也讓我們?yōu)閲腋械阶院?、感到驕傲?992年1月,中央決定組織載人航天工程技術經(jīng)濟可行性論證。我是學航天的,77級,我上大學學的是飛行器技術,但我一直在大學任教,很幸運,那次讓我們學校派一位年輕的教師參加總體方案的論證,我被選中了,我們進行了半年的論證。當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準了載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 2019-08-16 09:28 ]
周建平
論證工作結束后,我還是回到學校當老師。過了7年以后,1999年我調(diào)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個多月后就隨試驗隊專列進場,參加神舟一號發(fā)射任務,這也開始了我為期20年的載人航天職業(yè)生涯,這也是我們中國載人航天取得輝煌成就的20年。時間有限,說幾點在這20年過程中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大家共享。[ 2019-08-16 09:30 ]
周建平
第一,我想說載人航天三步走戰(zhàn)略是我們載人航天工程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載人航天工程的論證起源于863計劃。從1986年起,863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組織了多年論證工作。在工程實施前,原國防科工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又再次組織了數(shù)百專家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技術經(jīng)濟可行性論證,剛才我說的我參加的就是這個論證工作,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即以載人飛船工程起步,按三步走戰(zhàn)略實施。當年是國際上航天飛機載人天地往返方案很熱鬧的時候,美國的航天飛機很多人都知道,那時候已經(jīng)多次往返太空,俄羅斯也完成了不載人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首飛,當然實際上那還是在蘇聯(lián)時期,歐洲、日本均在積極論證自己的航天飛機方案。[ 2019-08-16 09:32 ]
周建平
我們國家的航天專家反復論證比較,到底是搞航天飛機還是搞飛船,最后,綜合考慮技術復雜度和經(jīng)濟性、可行性,我們建議從載人飛船起步。我們看現(xiàn)在,美國航天飛機已經(jīng)全部退役,俄羅斯航天飛機終止于那次無人飛行,日本、歐洲的航天飛機停留在紙面上,世界航天大國全部回到了飛船方案,這里面應該說有技術上的重大反復,自航天飛機退役,美國到現(xiàn)在已有8年沒有自己可用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工具,依靠俄羅斯的聯(lián)盟號為國際空間站服務。而我們的載人航天事業(yè)一直沿著中央批準的三步走戰(zhàn)略穩(wěn)步前進,已經(jīng)完成了第一步載人飛船和第二步空間實驗室的全部任務,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我們現(xiàn)在擁有世界上兩型現(xiàn)役載人飛船中的一型,即神舟載人飛船,另一個就是俄羅斯的聯(lián)盟號,我們有世界上現(xiàn)在載貨效率最高、功能最多的天舟貨運飛船。而我們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兩個天宮空間實驗室則為我們正在研發(fā)的空間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中央批準的三步走戰(zhàn)略為我們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08-16 09:34 ]
周建平
第二,我想說“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中國航天人基本上是從零開始,進行載人飛船的研制、設計、制造、試驗以及人才、管理等各方面都面臨巨大挑戰(zhàn)。為了突破技術、保證質(zhì)量和進度,很多人真的是長年累月加班加點,5+2,白加黑是一種常態(tài),應該說是歷盡了艱辛。在早期的時候我們技術也不夠成熟,質(zhì)量體系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我們那時候發(fā)射任務一次進場都幾個月時間,比如神舟一號我們的試驗隊隊員在大漠戈壁待了5個多月,我們的試驗隊解決了上百個技術和質(zhì)量問題。比如出艙航天服在沒有任何經(jīng)驗和技術積累的情況下,從設計開始到研制、飛行用了3年時間,而俄羅斯具有成熟技術和生產(chǎn)能力的廠家僅僅生產(chǎn)就需要2年多,大家不難想象,研制隊伍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夠保進度、保質(zhì)量、保功能性能。我看到過掛著點滴還在組織大家研究工作的總設計師,我認識很多三四十歲,孩子正在上學甚至是小升初、初升高關鍵時期的年輕人,大家現(xiàn)在都很關心孩子,特別是那些媽媽們,每次飛行試驗任務離家三五個月不能夠回家,不出差的時候也是在實驗室披星戴月地工作。大家的努力是我們載人航天成功的保證。[ 2019-08-16 09:36 ]
周建平
第三是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chuàng)新、跨越發(fā)展的道路。我們始終將全面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作為基本原則,從飛船、火箭到地面設備,從分系統(tǒng)到單機到原材料、元器件,我們都立足自主研發(fā),因為我們知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工程起步的時候,我們真的沒有基礎,但我們還是將神舟飛船的功能性能瞄準國際最先進的俄羅斯聯(lián)盟飛船;出艙活動,我們在可以用引進艙外服出艙的情況下,選擇了自主研制這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交會對接任務,我們改變了利用軌道艙進行交會對接的方案,選擇研制新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而實現(xiàn)同步建成我們國家試驗性空間實驗室大系統(tǒng)的更宏偉目標;空間實驗室階段,我們又克服重量資源嚴重不足的困難,大膽利用貨運飛船補給能力,用天宮一號的備份產(chǎn)品,完成了原定由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共同完成的任務。所有這些,充滿了創(chuàng)新的精神,充滿了勇氣和擔當,都是為了更好更快更安全更經(jīng)濟的跨越式發(fā)展。[ 2019-08-16 09:37 ]
周建平
今年7月19日,天宮二號完成了歷史使命,受控離軌隕落大氣層。這標志著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圓滿收官?,F(xiàn)在,我們正在進行中國空間站的研制,我們將在2022年左右完成在軌建造。我們的目標是全面掌握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和運營技術,把我們中國空間站建成技術先進、運行經(jīng)濟高效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在空間站上,將部署航天醫(yī)學、空間生命和生物、材料、微重力燃燒和流體、物理、天文等領域的高水平實驗設備,科學家將可在空間站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工作,我們空間站有后發(fā)優(yōu)勢,我們是用當代的先進技術建造它的,無論是平臺的技術還是儀器設備的技術,它都是在全球居于領先地位的,我相信這將推動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全球先進行列,也將促進人類探索和開發(fā)利用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 2019-08-16 09:39 ]
周建平
我舉個例子,在空間站階段,我們將部署一個巡天望遠鏡,這將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從事天文學和物理學研究的空間天文臺之一,它的分辨率與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相同,但是它一次看到的視場范圍是哈勃望遠鏡的300多倍,我們計劃用10年時間,對半個天區(qū)以上的區(qū)域進行巡天觀測,我們要研究暗物質(zhì)、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體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這些研究必將加深人類對自然本質(zhì)屬性的認識,對整個物理學、天文學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2019-08-16 09:39 ]
周建平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中國貢獻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載人航天的價值是獨特的,人到哪里,人類文明就擴展到哪里。我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人的腳步將邁向月球以及更遠的深空。中國航天人將滿懷航天報國的初心,為完成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使命努力奮斗,為我們國家強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2019-08-16 09:40 ]
主持人
感謝周院士的動情演講。是啊,國家科技取得的這些輝煌成就,離不開背后無數(shù)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這些人里,有這樣一個人,在1956年春天,中央發(fā)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在紅旗下成長”的他義無反顧地走進自己深愛的數(shù)學殿堂,一步一個腳印,一年又一年鉆研,終于,他與另一位科學家一起,研究出舉世矚目的“楊張不等式”。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70年里,他為國家的科研貢獻自己的力量。來,讓我們有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樂,一起聽聽他與數(shù)學研究的故事。有請楊院士。[ 2019-08-16 09:42 ]
楊樂
諸位朋友: 1949年10月,當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才將近10周歲,正開始上小學六年級。所以,我以后上中學、大學、讀研究生,以及走上研究工作的征途,在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工作了半個多世紀,都是依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期培養(yǎng)和教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四十年的飛速發(fā)展,給我們大家都提供了發(fā)揮才智的機遇。[ 2019-08-16 09:43 ]
楊樂
記得新中國成立不久,在我的家鄉(xiāng)江蘇南通,從各小學挑選了一些學習成績優(yōu)良,表現(xiàn)較好的同學參加少年兒童隊,那時候簡稱少兒隊,就是后來的少年先鋒隊。我所在的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是積極參與者和主力,我們舉行宣誓儀式的那天,我和校內(nèi)幾十名同學懷著純真和興奮的心情,和其他小學里選出的同學,聚集在南通規(guī)模宏大、設施先進的更俗劇場,舉行集體的入隊儀式,我們成為新中國的第一批少先隊員。[ 2019-08-16 09:43 ]
楊樂
1950年,當我在當?shù)睾椭車貐^(qū)影響很大的江蘇省南通中學就讀時,國家正開始經(jīng)濟的恢復與發(fā)展工作,這就需要大量的各個專業(yè)的人才,特別是很多重點建設項目需要許多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這樣,逐步使自己將當前學習與國家的需求聯(lián)系起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性,學習也有了動力,自覺性顯著增強。在中學六年的學習里,我在課堂上很專心聽講,很好地掌握了老師講授的內(nèi)容,課間常常十分鐘,有的時候一刻鐘,就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一些練習題。此外,我還有比較多的時間看了比較多的課外參考書籍,另外做了許多習題,逐漸形成了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也就是在那個階段里,我自己暗自下定決心,準備終生從事數(shù)學研究工作。[ 2019-08-16 09:44 ]
楊樂
令人難忘的是1956年春天,中央發(fā)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即便當時我還是一個中學生,在中學里也有十分強烈的反應,使我和廣大同學學習更加刻苦和努力。這年的夏天,我們帶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同學們紛紛考入清華、北大以及滬、寧、杭、西安等地著名學校學習,許多人響應國家號召,進入了航空、造船等國防專業(yè),我則考進了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學習。[ 2019-08-16 09:45 ]
楊樂
從1956到1962年,我們在北大數(shù)力系本科學習了六年。同學們在中學階段對數(shù)學都十分愛好,成績突出,所以我們在大學里的同學,進大學后更加努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我和同學們臨近畢業(yè)的時候,國家恢復了研究生的制度與考試,我和同學張廣厚一起考進了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成為熊慶來先生的研究生。熊老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前輩數(shù)學家,他培育了很多高水平的數(shù)、理學者。他自謙為“老馬識途”,在他指導下我們報告了兩本經(jīng)典論著,迅速走向了科學研究前沿。在研究生階段,我發(fā)表了五篇論文,四篇用法文撰寫,發(fā)表在《中國科學》;另外一篇發(fā)表在《數(shù)學學報》,其中解決了復分析權威學者W. K. Hayman 提出的一個問題。這些文章,直到幾十年后還有重要的引用。[ 2019-08-16 09:46 ]
楊樂
從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期間,雖然當時新中國剛建立,百廢待興,又面臨著國內(nèi)外嚴峻、復雜的形勢,然而國家對教育和培養(yǎng)人才傾注了大量心血,我和其他同學成長的過程就說明了這一點。[ 2019-08-16 09:46 ]
楊樂
研究工作需要長期鉆研與十分專注,不斷思考、反復揣摩,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最終才有可能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張廣厚就是在極其艱難、困苦和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從事研究工作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1976年,唐山發(fā)生特大地震,嚴重波及到北京和天津地區(qū),那時候要求所有的居民從住宅樓里撤離,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夜間都要住在抗震棚里。然而我那時候正處在研究工作中間,完全投身并且專注于自己所鉆研的課題,并沒有意識到地震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晚上還覺得樓內(nèi)夜深無人,十分安靜,工作效率特別高,可以努力從事研究,所以我每天晚上都是待在樓里,沒有住過一天抗震棚。這當然不足以效法,但可說明從事基礎研究需要這種專注的精神。[ 2019-08-16 09:47 ]
楊樂
我們后來做的這些研究工作獲得了國際上同行的高度贊譽,如美國、西歐、蘇聯(lián)的一些權威學者,比如R. Nevanlinna, L. Ahlfors, W. K. Hayman, W. H. J. Fuchs, A. A. Goldberg等學者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1976年,當時美國委派了一個純粹與應用數(shù)學代表團到我國進行深入交流,也對我們的研究工作高度贊揚。蘇聯(lián)大百科全書復分析卷里引用了我們9篇論文,對幾項成果都詳細加以論述。這說明中國學者完全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可以在研究工作上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9-08-16 09:49 ]
楊樂
1978年舉行了全國科學大會,1978年快到年底時又舉行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成了我們的基本國策,圍繞經(jīng)濟工作的現(xiàn)代化建設成為重心,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得到了調(diào)動。我們被邀請到歐洲、美國、日本等地訪問,作學術演講,互相交流,而且對國外科研和培養(yǎng)人才體制中的長處,比如,國外以學術為中心,重視學術交流,和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切磋,人才流動和防止近親繁殖,有了較具體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王元和我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將數(shù)學所辦成開放所的建議,這個建議獲得當時周光召副院長的大力支持。我們邀請了全國許多大學的數(shù)學骨干到數(shù)學所訪問,對提升我國數(shù)學水平起了有益作用。[ 2019-08-16 09:50 ]
楊樂
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國家選派了大批訪問學者到美國、西歐、日本等國進修,他們刻苦努力,回國后成為科研戰(zhàn)線上的骨干。七七年開始恢復高考的學生,認真學習,許多畢業(yè)后在國內(nèi)外繼續(xù)深造,攻讀博士學位,逐漸成為杰出的專家、學者。[ 2019-08-16 09:51 ]
楊樂
然而在七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我國經(jīng)濟還較薄弱,對教育與科研的投入十分有限,薪酬、待遇、研究經(jīng)費處于很低水平,廣大科研人員常常以相當于美國同行百分之一、二、三的報酬在和他們比賽和拼搏。我們的年輕學者要以前輩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作為自己的榜樣。[ 2019-08-16 09:51 ]
楊樂
九十年代中期,在中科院時任常務副院長路甬祥和國際著名數(shù)學家丘成桐的共同倡議下,中國科學院設立了晨興數(shù)學中心,實行開放、流動、面向國內(nèi)外的新研究體例,要求中心體量要小,但是水平要很突出。經(jīng)過二十幾年的努力,晨興數(shù)學中心在提高學術研究水平、促進國內(nèi)外數(shù)學交流和培育青年拔尖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僅在國內(nèi)有重大影響,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聲譽。[ 2019-08-16 09:53 ]
楊樂
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上世紀末中國科學院率先實施了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大大加強了科研經(jīng)費的支持力度。新世紀以來,從中央到省、市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大力支持科研和教育,經(jīng)費支持逐年迅速增加。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努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戰(zhàn)略,深化科研和教育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擴大學術交流和對外開放。我國經(jīng)濟經(jīng)過幾十年高速發(fā)展,大大提高了經(jīng)濟實力,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jīng)濟體,廣大科技人員和知識分子的科研環(huán)境和生活待遇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與改善。[ 2019-08-16 09:54 ]
楊樂
一些寬敞的樓宇大廈、設施齊全、十分先進的研究和實驗室,不僅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科研機構和著名大學里已經(jīng)司空見慣,就是在中、小城市一些不大知名的大學里,在新世紀以來也都陸續(xù)建設了非常漂亮的新校園,大部分可以和歐美的一流大學的校園建筑相比美。科研、創(chuàng)新、人才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和全社會關注的大事,它關系到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前進與人類文明。我們已經(jīng)擁有一批十分優(yōu)秀的青年人才,他們在國內(nèi)外的一流大學受到了很好的培育與訓練,在研究工作上已經(jīng)初露鋒芒,有卓越的表現(xiàn)。我們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和氣氛,使他們有更加宏大的目標,長期專注和鉆研,不斷克服困難,取得重大創(chuàng)新與成果。[ 2019-08-16 09:55 ]
楊樂
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的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以后走過的征途,我們更加堅定了前進的信念和步伐,我們將迎來科技創(chuàng)新的嶄新局面,推動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文明不斷進步!謝謝大家![ 2019-08-16 09:56 ]
主持人
感謝楊樂院士的精彩演講。是啊,科研、創(chuàng)新、人才,不僅關系到科學成果的產(chǎn)生,也關系到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前進與人類文明。不論是“天眼”探空、神舟飛天,還是墨子“傳信”、高鐵奔馳,中國“趕上世界”的強國夢實現(xiàn)了歷史性跨越,這其中,也包括空間物理領域。在我國空間物理領域,這些年也涌現(xiàn)出一批杰出人才。這其中,就包括長期從事中高層大氣理論、觀測與實驗綜合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他有哪些科研感悟,又是如何帶領團隊研制出國際首臺量子激光雷達的,讓我們一起傾聽。有請竇院士。[ 2019-08-16 09:57 ]
竇賢康
各位觀眾、各位網(wǎng)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大家見面交流。我是搞空間物理學研究的,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空間物理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走過了艱難的歷程。響應歐陽院士的號召,他講科普和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我先做一點科普。大家往往把空間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混淆,天體物理學研究的時間和空間的尺度比較大,他研究天體的狀態(tài)、形態(tài)和演化規(guī)律的學科,空間物理學研究的范圍就相對比較小,它研究從地球的表面開始十公里到太陽表面這樣一個區(qū)域。這個學科伴隨著人類航天事業(yè)的開展而逐漸開展起來的,航天事業(yè)會為空間物理學提供探測的基礎,基于這些探測基礎之上進行空間物理學的研究,研究這樣一個區(qū)間里面的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反過來又能保證人類航天事業(yè)的安全。[ 2019-08-16 10:01 ]
竇賢康
談到空間物理學首先要談到的是趙九章先生,他是搞高空大氣物理的,是兩彈元勛,是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的總設計師,也是我們國家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奠基人之一,他開創(chuàng)了我們國家空間物理學的發(fā)展,空間物理學是基于觀測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他帶領中國最初的一批搞空間物理學的人從地基觀測開始,奠定了我們國家最初空間物理學的基礎。[ 2019-08-16 10:02 ]
竇賢康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黨中央對科技的重視以及中國科技實力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空間物理學也迎來了快速發(fā)展的幾十年。這里面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人才隊伍的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后,在空間物理學我們產(chǎn)生了七名院士和32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現(xiàn)在有非常優(yōu)秀的年輕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里,這就是中國未來空間物理學能夠得以繼續(xù)快速發(fā)展的最重要的保障。[ 2019-08-16 10:03 ]
竇賢康
另外大家知道空間物理學實驗學科過去一段時間里面我們國家在空間探測有雙星計劃,這是和歐空局合作的,進行前沿研究的一個非常好的計劃,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計劃是子午工程,沿著120度經(jīng)度布置大量無線電和光學設備,隨著地球自轉會對近地環(huán)境進行非常完整有效的探測。[ 2019-08-16 10:05 ]
竇賢康
我本人是1983年以當時宿州市第一名身份考入中國科技大學,1995年在法國完成了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后回國工作,我剛回國時和我的導師有一個很好的選擇,在他的研究方向上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捷徑,但是我的導師鼓勵我,把在法國在雷達方面學習到的東西能夠獨立開展起來,我是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當選院士的材料里面的全部工作都是回國后做的。我工作的是臨近空間這部分,大家習慣的是我們高空的幾百公里,這里面是衛(wèi)星的軌道,衛(wèi)星可以探測,低流層以下大量的云、雨等物質(zhì),通過雷達可以探測,但是在20-120公里這個區(qū)間離我們遠又不遠,這個區(qū)域往往是我們到目前為止認識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道理在哪里呢?大氣非常干凈,里面沒有示蹤物,衛(wèi)星不下來、氣球上不去。[ 2019-08-16 10:06 ]
竇賢康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由于激光和雷達的發(fā)展,大家知道大氣里面密度探測比較容易,只要激光回光就能完成了,但是大氣密度很難完成,要測激光頻率還不夠,要測激光頻率的漂移,激光頻率的漂移為什么很難測呢?因為高空大氣沒有示蹤物,大氣運動是非常寬頻的譜,達到幾個GHZ的譜,大氣運動對應的頻率漂移大概是兆赫的量級和非常寬頻的相比低兩到三個量級。所以從非常寬頻的信號里面把非常小的頻移量檢測出來是國際難題,經(jīng)過長達十幾年的努力,我們課題組頑強攻關建立起一套設備。[ 2019-08-16 10:08 ]
竇賢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強調(diào)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在科技里面的作用,隨著過去研究水平的不斷積累,我們開始嘗試做一些國外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里面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一是量子激光雷達,大家知道傳統(tǒng)的激光雷達為了提高探測能力,要么增大外徑的口徑,要么提高激光能量,這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我們和潘建偉院士團隊合作發(fā)掘不走傳統(tǒng)道路,利用單光子上轉換技術,用提高量子效率和壓縮大氣雜光影響消除噪聲提高激光雷達的性能。所以,采取這樣的技術我們做出來的國際上首臺量子激光雷達,比美國同類設備探測能力提高將近三個量級,這樣做出來的雷達的好處在哪兒呢?就是它體積小、重量輕、系統(tǒng)穩(wěn)定,而且我們由于可以大幅度壓縮太陽噪聲,過去激光雷達只能在晚上工作,我們現(xiàn)在不受白天和夜晚的限制,由于我們性噪比比較高,過去激光雷達很難在有云雨的情況下工作,現(xiàn)在我們都可以做到,采取這種技術的雷達將來可以放到飛機和衛(wèi)星上進行機載和星載的實驗。[ 2019-08-16 10:10 ]
竇賢康
子午工程二期馬上要開始,這和一期相比,主要不是投資量有十幾倍的增加,我覺得子午工程二期最大的貢獻是在于在這樣的計劃里面,我們首次開始提出國外甚至于美國人沒有的設備,比如核心設備之一,就是課題組馬上在做的,要探測到500-1000公里大氣狀態(tài),利用里面痕量的氦原子作為示蹤,將建設出國際上第一臺氦探測設備,對未來人造衛(wèi)星安全運行提供堅強保障。[ 2019-08-16 10:18 ]
竇賢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走過了光輝的70年,要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科技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要走好每一代人的長征路。作為中生代的科學家的代表,我要繼續(xù)帶領我的團隊完成我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同時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我是武漢大學的校長,作為大學校長,我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甚至于說更重要的責任,就是把年輕人培養(yǎng)好,讓他們熱愛科學、熱愛國家,通過我們中國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學家的努力,一定能夠把中國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上的科技強國。 謝謝各位觀眾![ 2019-08-16 10:18 ]
主持人
感謝竇院士的精彩分享。竇院士不僅是科研領域的杰出代表,也是高等教育的實踐者。在稍后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期待竇校長可以跟我們分享作為大學校長的更多故事。剛才我們的目光聚焦在深邃的太空,接下來,讓我們下五洋,跟隨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笨傇O計師徐芑南院士,一起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有請徐院士。[ 2019-08-16 10:19 ]
徐芑南
各位來賓、各位網(wǎng)友,大家上午好!很榮幸能在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我國載人深潛領域的發(fā)展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上指出:“深海蘊藏著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fā)的寶藏,但要得到這些寶藏,就必須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fā)方面掌握關鍵技術”。我們搞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就是實現(xiàn)第一步,深海進入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種搭載人員和設備深潛到海底作業(yè)的運載平臺,能夠在陌生復雜的深海環(huán)境中執(zhí)行精準的操控、精確的定位和精細的作業(yè)。[ 2019-08-16 10:20 ]
徐芑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國家的載人深潛從無到有、從淺海到深海、從單項研制到系列發(fā)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的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很幸運,我是這個全過程的見證者,也是一名實踐者。[ 2019-08-16 10:21 ]
徐芑南
回顧建國初期,1953年毛主席發(fā)出“一定要建立強大海軍”的號召,當時我抱著要建造先進的海軍裝備保家衛(wèi)國的心愿,考入了交通大學造船系,畢業(yè)分配到現(xiàn)在的中船重工集團七〇二研究所,我一直在所里從事水下裝備的試驗研究和工程開發(fā)。在六、七十年代時期,在全所同志共同努力下,我們建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大中型水池和深海模擬試驗設備群,它的規(guī)模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并創(chuàng)建了一套完整的試驗檢測方法、標準和規(guī)范,這些為我國今后搞深海裝備自主研發(f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礎技術保障。[ 2019-08-16 10:22 ]
徐芑南
改革開放后,在黨中央和各級領導關懷下,我國先后成功研制了300米單人常壓潛水裝備、600米救生艇;600米以淺的系列纜控水下機器人和1000米、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形成了一支強強聯(lián)合的深潛技術研發(fā)團隊。這些為我們今后搞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2019-08-16 10:24 ]
徐芑南
隨著國際海底資源勘探的需求發(fā)展迅速,一些海洋強國,像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他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繼研發(fā)了6000米級的載人潛水器,在深海探測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到2002年,在國家海洋局大洋協(xié)會的積極推動下,在科技部863自動化領域的大力支持下,7000米載人潛水器研制正式開展工作。這就是我們國家首臺自行設計、自主研制的蛟龍?zhí)?。它的研制過程確實可以用“艱難”這個詞來描述,在設計初期,美國同行得到這個信息以后都表示很吃驚。覺得你們中國人只搞過600米的潛水器,現(xiàn)在要向7000米挑戰(zhàn),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2019-08-16 10:25 ]
徐芑南
習近平總書記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蛟龍?zhí)枤v經(jīng)十年論證與立項,又經(jīng)過十年攻堅克難,于2012年完成了研制和海試,充分發(fā)揮了社會主義制度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匯聚了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和中國科學院、中船重工集團等近百個技術優(yōu)勢單位,實現(xiàn)了產(chǎn)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創(chuàng)造了7062米當時國際上作業(yè)型載人潛水器最大潛深記錄,這個7000米的選擇,因為它的作業(yè)范圍可以覆蓋99.8%的全球海洋面積。蛟龍?zhí)枒彝W鳂I(yè)能力和綜合水聲通信技術都是處于國際領先的。[ 2019-08-16 10:25 ]
徐芑南
2012年6月24日,蛟龍?zhí)柕谝淮瓮黄屏?000米深度。同時間,在太空,神舟九號也成功完成了與天宮一號的手控交會對接。蛟龍?zhí)柕氖紫瘽摵絾T葉聰在深海送上了對天宮的祝福,天宮一號上的景海鵬也送來了對蛟龍?zhí)柕淖YR。所以海天互動成了當時我們難忘的一幕,真正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宏偉夙愿。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2019-08-16 10:26 ]
徐芑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海洋強國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并提出了“實施深海發(fā)展戰(zhàn)略”。隨著蛟龍?zhí)栄兄瞥晒Γo接著在2013年來,進入了一個連續(xù)五年的海上應用,下潛遍及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廣泛用于資源圈占、礦區(qū)勘探、生態(tài)調(diào)查、深淵科考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深海設備的自主研發(fā)能力,建立了一支潛水器研制、試驗、應用、維護保障的國家隊,凝練和發(fā)揚了“團結協(xié)作、嚴謹求實、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載人深潛精神,并建成了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增強了全民海洋意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2019-08-16 10:27 ]
徐芑南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所以,2017年我們又完成了“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制。它的設計和制造都是立足國內(nèi),國產(chǎn)化率達95%以上。應用一年來,已完成了深??瓶?、沉物打撈等170余次安全高效下潛作業(yè),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有力推動了深潛裝備譜系化發(fā)展和產(chǎn)業(yè)體系的建立,實現(xiàn)了我國載人深潛由集成創(chuàng)新向全面自主創(chuàng)新的歷史性跨越。[ 2019-08-16 10:28 ]
徐芑南
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部署。所以我國載人深潛發(fā)展應加速,向海洋最深處挺進,同時還需加快發(fā)展無人深潛技術,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創(chuàng)新引領,構建載人、無人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作業(yè)的潛水器共融體系,來支撐海洋強國建設。目前,科技部已下達了全海深,也就是11000米載人、無人潛水器的研制任務,各項工作正在穩(wěn)步推進,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果,我們國家全面實現(xiàn)全海深科學研究與資源勘查的目標已經(jīng)指日可待。謝謝大家![ 2019-08-16 10:29 ]
主持人
感謝徐院士的動情演講。從南海50米海試起步,到馬里亞納海溝7000多米深淵的跨越,“蛟龍”號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們的心。如今,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已從夢想變成現(xiàn)實! 剛剛,五位院士帶著各自領域的成果和故事,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次精彩難忘的科技之旅。接下來,我們將進入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各位網(wǎng)友與五位院士進行一次直接對話。讓我們再次歡迎五位院士。[ 2019-08-16 10:30 ]
主持人
為了讓網(wǎng)民能更充分地與我們的院士互動,在論壇開始前五天,我們在各大網(wǎng)絡平臺開設了互動話題,網(wǎng)友們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提給我們院士。經(jīng)過廣泛征集,在現(xiàn)場,我們將從網(wǎng)友們上萬條提問中挑選出十個精彩問題,讓我們院士進行現(xiàn)場解答。是不是很期待?那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第一個問題。剛才我在看網(wǎng)友問題的時候,網(wǎng)友已經(jīng)評價了,因為歐陽院士剛才有一句話是:科普和創(chuàng)新同樣重要。大家都在點贊,說:科學家要是做起科普來那就是最好的科普家。那第一個問題就想提給您。 網(wǎng)名為“星空我的夢”的網(wǎng)友有一個問題,人類為什么要探測月亮?[ 2019-08-16 10:31 ]
歐陽自遠
大家都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wèi)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我們?nèi)祟惤K將沖出地球,去探測浩瀚的太陽系,而沖出地球的門檻是月亮。所以你必須經(jīng)過月亮,當然你以后可以不經(jīng)過,也就是說要跨前一步,月亮是最好的試驗場,月亮離地球最近。另外月球是我們達到各個遙遠天體的一個“轉運站”,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計劃要在月球上直接去火星,直接去更遙遠的太陽系的一些其他天體。[ 2019-08-16 10:32 ]
主持人
像太空旅行的驛站一樣?[ 2019-08-16 10:33 ]
歐陽自遠
對,它是頭一站,這是我們轉運到別的天體的轉運站,這是必須經(jīng)過的。通過月球的探測使人類科學技術和能力逐步提升,逐步拓展,逐步到別的天體去,這樣的話我們就比較扎實、可靠、穩(wěn)妥。我認為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月球現(xiàn)在探測已經(jīng)進行了140多次了,對月球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梢赃@么說,未來人類社會,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我們?nèi)祟惷\共同體,得以持續(xù)、健康、永續(xù)發(fā)展下去,月球將會發(fā)揮重大的作用。[ 2019-08-16 10:36 ]
歐陽自遠
第一,月球有巨大的能源儲備,它每天照到的太陽,假如我們在赤道上系一根腰帶的話,它所產(chǎn)生的電力可以傳輸?shù)降厍?,假如這個能量得以利用,當然要用機器人去鋪設,去研制那些太陽能帆板。寬400公里,轉一圈11000公里,永遠有半圈被太陽照著,這個能量計算下來,我們以后地球的子子孫孫、子孫萬代什么能源都不需要了,這是最好的能源,這是人類的夢想。[ 2019-08-16 10:37 ]
歐陽自遠
第二,月球的土壤里面,這是我們嫦娥一號做出來的,它是含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我們?nèi)祟惖慕K極能源的原料,我們現(xiàn)在用的各種各樣的能源,包括化學能源、核電站,以后可能要建設核聚變的電站,而這種電站的原料我們地球上有一樣特少,而在月亮上特多,這是嫦娥一號探明的,大概接近有113加減17萬噸,可以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多久的需求呢?至少確保1萬年的需要。[ 2019-08-16 10:39 ]
歐陽自遠
月球可以讓我們了解整個太陽系的天體,如果我認真解剖它就可以推演到其他天體,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所以各個國家第一步要離開地球,去的都是月球。這樣,一個是訓練我們、提高我們。一個是我們必須經(jīng)過這一站,從而拓展我們的視野、擴大我們的疆域,了解它能夠為我們?nèi)祟惿鐣陌l(fā)展發(fā)揮多大的作用?,F(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這是確切知道的,以后可能還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所以有人建議要建月球基地,但是月球環(huán)境太嚴酷了,難以居住,我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學延安、挖窯洞,在山里面打進去,密閉起來,制造地球生存的環(huán)境,太費勁了。所以現(xiàn)在科學家的目標集中在要改造火星,至少我們?nèi)祟愐袃蓚€棲息地,但是要在月球上取得經(jīng)驗,最后到火星去才有更好的辦法,技術的實現(xiàn)能力也提高。[ 2019-08-16 10:40 ]
歐陽自遠
所以這位網(wǎng)友提出來,為什么要去探測月球,這是人類拓展自己空間的第一步,這是必須要做的,這是一個正常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在月球上到、落,今年馬上就要把樣品采回,既可以到又可以落、又可以回來,我們也有把握把我們的航天員送上月球,并且請他們安全回來。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所以第一步,我們一定會走好,走得扎實,以后會走得更快。謝謝這位網(wǎng)友。[ 2019-08-16 10:41 ]
主持人
謝謝您。您說探月我們會走得更扎實、走得更快。我記得在嫦娥三號著陸區(qū)域被命名為廣寒宮的時候,大家都歡呼雀躍,甚至有網(wǎng)友說以后小朋友再問我,說到底有沒有廣寒宮,在哪里,現(xiàn)在我可以指給他看了。[ 2019-08-16 10:42 ]
歐陽自遠
以后全世界做的圖必須在嫦娥三號落下去的地方標注出來廣寒宮,廣寒宮周圍還有幾個大坑,我們用28星宿命名,紫微、太微啊這些,我們希望我們的月亮能夠體現(xiàn)中國悠久文明的一些特色。特別是嫦娥四號著陸的地方,在月球背面,現(xiàn)在也批準了我們中國申報的五個地方,因為我們有一個鵲橋號的聯(lián)絡員,鵲橋是王母娘娘在天空中劃了一下,劃出一條天河,把牛郎織女隔開了。每年七月初七架一個鵲橋,這些喜鵲們要完成年輕人的愛情夢想,這是我們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我們現(xiàn)在嫦娥四號著陸的地方稱為“天河基地”,古代把銀河稱“天河”,就是王母娘娘畫出來的那一條河,這個河邊有三個大坑,這邊的坑,最大的,也就是天上最亮的星,一個是織女(星),一個是牛郎(星)。牛郎叫做河鼓,織女就叫做織女,還有一個叫做天津,這樣圍繞著天河基地。在那兒還有一座大山,我們就以中國的五岳之首,東岳泰山(命名),所以現(xiàn)在月亮上有一座泰山,高差有一萬多米,所以這些都標志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使我們聯(lián)想到中國的悠久歷史,中國美麗的民間傳說,現(xiàn)在都可以做,以后還會有。[ 2019-08-16 10:48 ]
主持人
我們把目光再鎖定到深海。陽臺上的貓:請問徐院士,有了蛟龍?zhí)?,為什么還要4500米的深海勇士號的載人潛水器呢?[ 2019-08-16 10:48 ]
徐芑南
大家知道蛟龍?zhí)柕墓ぷ魃疃仁?000米,勇士號的工作深度是4500米,我們?yōu)槭裁匆@么發(fā)展呢?主要是兩點:第一,由于任務使命的需要。不同深度的海底有不同種類的礦產(chǎn)資源,礦物浮沉的狀態(tài)也不一樣。比如說深度在6000米左右的海底盆地上,散落著像土豆大小一塊塊的錳。在4000米左右的海山上覆蓋了一層厚度20公分左右的鈷結殼?,F(xiàn)在用蓄電池,鈷的用量很大,現(xiàn)在價格上漲很快。在3000米左右有熱液硫化物,溫度高達380度到400度。而且在不同的海域里,海洋的生物種類也不一樣,海底肯定很荒蕪,但是海底很多地方是五彩繽紛的。像在7000米左右有獅子魚,在5000米到6000米有鼠尾魚,說明不同深度的海域也有不同種類的生物。所以有了7000米的蛟龍?zhí)?,我們還需要有專門適應不同深度、執(zhí)行不同考察任務和探察任務的潛水器,所以我們還要搞4500米,以后還會搞各種類型的,我們叫譜系化的發(fā)展。[ 2019-08-16 10:50 ]
徐芑南
第二,這是適應我們國家的特色,我們還需要完成實現(xiàn)從集成創(chuàng)新到全面自主創(chuàng)新的過程。蛟龍?zhí)栕隽说谝徊?,勇士號做了第二步。勇士號上面所有的設計制造都是立足國內(nèi),國產(chǎn)化率達到95%。特別是它攻克了鋰電池在深海領域里應用的一些技術,帶動了一大批深海的共性技術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這使我們國家對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提高,也為實現(xiàn)下一個目標,我們要建設11000米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這為中國制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08-16 10:52 ]
主持人
4500米展示了自主研發(fā)能力的水平。我們再看下一個問題,小雨99:請問院士,空間物理學研究實現(xiàn)從跟跑到并跑,我們科技領域怎么能夠突破卡脖子的難題?[ 2019-08-16 10:52 ]
竇賢康
這個問題這兩年國內(nèi)談了很多了,我相信我也很難有水平把它說得更好。但是我也談一下我的粗淺認識。第一,我們在談到卡脖子問題的時候,有一個觀點肯定要明確一下。大家回想起來的話,卡脖子或者我們說是技術上的瓶頸,這不是現(xiàn)在才存在的,大家想一想,我們沒有記憶,因為我是60年代出生的,而40年代或者50年代出生的應該都知道,洋火洋釘,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一點技術都沒有的,那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領域成果其實很多很明顯,我們過去卡脖子的東西更多。[ 2019-08-16 10:54 ]
竇賢康
那么卡脖子怎么解決它?從我的觀念我是從事高等教育的,對我而言,要解決卡脖子問題,首要因素是要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們要以更大的胸懷引進國外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年輕人,只有青年人有水平、有干勁、有情懷的時候,靠他們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 2019-08-16 10:55 ]
竇賢康
第二,我們國家已經(jīng)羅列了若干個卡脖子的東西,比如芯片、發(fā)動機、材料并去解決它,這是對的。但是大家知道,技術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干嘛呢?要加強我們國家基礎研究的投入,對基礎研究投入,一個是人,一個是政策,還有一個是氛圍。我們照葫蘆畫瓢是可以把目前卡脖子的問題部分解決掉,但是基礎研究跟不上去、搞不清楚,將來還會被新的技術卡脖子。[ 2019-08-16 10:58 ]
竇賢康
所以我的觀點就兩個,要解決中國的卡脖子問題:一要有定力,二要用時間。我們畢竟是大國,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只要我們有定力把人才隊伍建設好,把基礎研究做好,將來卡我們脖子的事情會越來越少。[ 2019-08-16 10:59 ]
主持人
非常感謝。剛才周院士在演講當中提到了后發(fā)優(yōu)勢中國的空間站,現(xiàn)在網(wǎng)友問題非常多。比如香草咖啡問到:未來中國空間站長什么樣子?[ 2019-08-16 11:00 ]
周建平
沒有圖片,希望我能講清楚。中國的空間站,我首先說基本構型,我們在2022年前后要建造的空間站是什么樣子。我們有三個艙,一個叫做核心艙,它是第一個發(fā)射的。然后有兩個實驗艙。在軌道上面,實驗艙和核心艙對接,然后用機械臂或轉位機構把它們轉到合適的位置,構成英文T字型。一豎就是核心艙,左右兩邊半橫是兩個實驗艙。當然它的姿態(tài)對地是平的,就是T的平面基本上是對地的。[ 2019-08-16 11:01 ]
周建平
但僅僅是這三個艙是不夠的,我們在T字型的后面,一豎下面有一個對接口,主要是對接貨運飛船,貨運飛船對接以后會停泊在那兒,它要給空間站送去航天員的用品,包括吃、喝、穿,以及送去科學實驗的樣品,也要送去空間站維護升級用的器材,當然還包括空間站軌道維持用的推進劑,因為我們飛行在400公里左右的高度,那個地方雖然大氣非常稀薄,但它還有一些大氣的,時間長了,軌道會衰減,所以還要有推進劑。在T字型的橫的這個平面上我們要對接一艘載人飛船,這個載人飛船是運送航天員到空間站工作的。也是在這個位置上,但是垂直T字型的平面,那個方向還可以對接一艘載人飛船。我們的航天員大概是半年,在長期運行期間,一般是半年時間更換一次乘組,對接兩艘載人飛船,乘組就可以輪換。這是基本構型。[ 2019-08-16 11:03 ]
周建平
基本構型是根據(jù)現(xiàn)在的科學家提出的科學研究需求來建造的??茖W是發(fā)展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所以我們這個空間站還有擴展構型,擴展構型就是在這個空間的基礎上,T字型平面往前延伸,就是把它變成一個十字型的時候,還可以再構建一個空間站的艙段,擴展空間站。在它的邊上還可以增加新的艙段,實現(xiàn)空間站的擴展。當然,擴展構型要在以后看我們科學研究的需要再來決定什么時候做,做成什么功能。[ 2019-08-16 11:04 ]
主持人
那我再替網(wǎng)友問一下,它有多大?網(wǎng)友看到的空間站或者對空間站的想象是來自于科幻小說或者一些影視作品,您能不能給我們再科普一下,跟小說里和影視作品里說的有什么不一樣?[ 2019-08-16 11:04 ]
周建平
多大呢?三個艙段,每個艙段大概是22噸左右,這是發(fā)射重量。當然隨著空間站的運行,貨運飛船會不斷地往上補,會運送科學設備、科學儀器,它的重量以后還會有變化,功能還會進一步提升。尺寸,每個艙段的尺寸是十六七米,飛船尺寸大概是八九米。所以基本構型加上飛船對接以后,長度方向在20幾米。T的這一橫比一豎要長,因為它是兩個實驗艙,加起來大概是30多米。兩個T字型的頭上還有一對太陽帆板,發(fā)電用的,這對帆板也有30幾米的尺寸。[ 2019-08-16 11:05 ]
主持人
在看我們直播的一定有很多小朋友,因為現(xiàn)在放暑假,也有他們的家長在看直播。他們非常關心,小孩子對于數(shù)學的理解和認知。網(wǎng)友薛定諤的熊貓問到楊樂院士,數(shù)學的核心是邏輯、抽象、推演和迭代,作為家長我應該如何建立好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體系?[ 2019-08-16 11:06 ]
楊樂
我個人認為,因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是獨生子女,而且現(xiàn)在每個家庭差不多,物質(zhì)生活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比較安定。因此,關心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也知道數(shù)學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希望孩子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基礎,我覺得這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家長不宜代替孩子做過多的籌劃和安排,因為我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和他的愿望,我們可以適當?shù)貑l(fā)這個孩子這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他的自覺性,把他當前的學習跟今后國家的需求,看如何能比較好地結合起來。但是如果我們代替他來做安排和籌劃的話,我認為效果不見得好,甚至于會讓孩子覺得怎么給我加這么多的要求,有一種逆反心理,甚至于對學數(shù)學有點厭倦。 另外,我覺得有些家長總覺得是不是學數(shù)學有什么訣竅,有什么捷徑?[ 2019-08-16 11:08 ]
主持人
或者怎么看出來這個孩子就特別適合學數(shù)學呢?[ 2019-08-16 11:08 ]
楊樂
我自己覺得學數(shù)學沒有什么訣竅,或者說沒有什么捷徑。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宣傳陳景潤,陳景潤跟我是一個研究所的,我們有比較多的接觸,陳景潤就是長期非常專注于哥德巴赫猜想,他并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天分,或者有什么過人的天賦,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長期專注和下工夫。如果說在學習階段要學數(shù)學要注意點什么,我覺得可以提出這個,就是你要多動腦、多動手。[ 2019-08-16 11:09 ]
楊樂
剛才好幾位院士介紹他們在各自的專業(yè)范圍中間有非常高的建樹和造詣,我覺得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點,他們在研究工作的過程中必然要遇到很多的困難,這個困難就是他們要有很多的想法,而且這個想法是他們能夠實現(xiàn),能夠克服遇到的困難,你要有想法,學習上就是你要多動腦,自己能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同時不僅要有想法,你有想法后怎么能實現(xiàn)你的這個好的想法,那也就是說你平時要多動手,要做些訓練。所以我覺得做數(shù)學關鍵的就是要多動腦,要思考、鉆研,以后就會有一些創(chuàng)新的思維。但是你還要多動手,就是說你有了好的想法以后可以實現(xiàn)它。[ 2019-08-16 11:09 ]
楊樂
雖然我這樣說,但是我覺得對所有的同學,我們應該提出一個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就是你完成學校里的正課,學校里的教學大綱是教育部按照多年的經(jīng)驗,找了很多有經(jīng)驗的專家制定的教學大綱。所以對大多數(shù)同學,你只要能夠完成正課,老師講的你都能很好地領會了,課后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很好地完成了,我覺得這就達到目標了。對絕大多數(shù)同學,不需要再上什么補習班、訓練班,或者其他額外的東西,我覺得不需要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2019-08-16 11:10 ]
楊樂
如果說提高一點要求,有少數(shù)同學,這部分很有能力的、對數(shù)學很有興趣的同學,他自己可以有一些空余的時間,他可以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自己獨立的能力找一些他感興趣的數(shù)學題,再做一些課外題。簡單地說,就是初等數(shù)學是研究常量,是處理常量的數(shù)學,比較容易,概念性的、理論性的東西很少;而高等數(shù)學是處理變量的的數(shù)學科學,所以它的理論性和概念性的東西很多。我覺得,如果在一些條件比較適合的中學里,老師、同學的條件都還比較合適,可以考慮在中學里就教一些微積分,也就是高等數(shù)學初步的東西,可以使這些同學較早地對一些概念性和理論性的東西開始接觸和掌握得比較多一點。當然這是我所說的具備一定條件的,不是說讓全國所有地方。這是我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2019-08-16 11:11 ]
主持人
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多動腦、多動手的習慣,這樣才能在數(shù)學上走得更遠。歐陽院士說到火星,關于火星的問題就來了。比如來自月亮上的我問您,火星上有火星人嗎?[ 2019-08-16 11:12 ]
歐陽自遠
這是網(wǎng)上非常紅的,大家問得問題很多。這件事情的起因是19世紀20世紀,那個時候望遠鏡的技術進步了,結果很多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看火星了,就把圖上畫了下來,結果畫了以后發(fā)現(xiàn)火星上有很多曲線,他們就說怎么有那么多曲線,縱橫交錯。那個不是運河嗎?既然那些線里是河流是運河,既然有水,那一定是起灌溉作用的,人工挖出來的才那么直,天然的都是彎彎曲曲的河流??隙ㄉ险f火星上有運河,有運河需要灌溉,有灌溉需要農(nóng)業(yè),有農(nóng)業(yè)必然有火星人。結果很多科普書爆炸式的出版了,比如說中國就出版了地球人大戰(zhàn)火星人,還有馬丁叔叔,馬丁叔叔就是外星人的樣子,好萊塢大片也拍了很多火星人,這個事越炒越熱。[ 2019-08-16 11:13 ]
歐陽自遠
但是現(xiàn)在要有證據(jù),到底是不是運河?到底是不是灌溉作用的?1960年,美國和蘇聯(lián)開始探測火星,發(fā)射火星衛(wèi)星、火星軌道器探測火星,也拍了很多圖片,一條運河都沒有找到,后來發(fā)現(xiàn)天文學家們用的望遠鏡,大概在光學上有一個盲點,就是把這些都連起來,這個不是真實的記錄,沒有發(fā)現(xiàn)。但是人類還是不死心,因為比較起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最有可能的是火星有生命,因為火星上有很多干枯的河床、干枯的湖泊,北半坡還有巨大的海洋,但是火星現(xiàn)在一滴水都沒有。根據(jù)很多科學家的研究,火星曾經(jīng)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星球。在太陽系的早期,它的條件和地球差不多,而且水面覆蓋了大概火星一百米深的水,很多科學家都贊成這個觀點。[ 2019-08-16 11:15 ]
歐陽自遠
但是現(xiàn)在火星表面的水到哪兒去了?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生命?從開始探測火星第一個目標就是火星有沒有生命,不一定有人,生命也了不起,不一定是高等生命,哪怕細菌都了不起,這是生命的誕生。所以科學家們集中精力探測火星有沒有生命,結果就探測這個、那個,比如海盜一號、二號,以后很多探測器、著陸器,火星大氣、火星環(huán)境都搞得比較好,就是沒有找到火星有任何生命活動的痕跡,大家大失所望。[ 2019-08-16 11:16 ]
歐陽自遠
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大氣層里的甲烷,我們知道我們的稻田釋放甲烷,人體排泄里也有氣體是甲烷,那不是有生命的特征嗎?但是甲烷有兩個成因,一個是有生命排放的,還有就是自然界碳氫結合的無機的。后來一做也挺失望,也沒有找到。后來火星上有石頭掉到地球上來,我們都做過,火星、月亮等別的天體都有石頭掉下來,美國有一顆在北極找到的,一切開,一拍照片,很多細菌。那就證明火星以前有細菌。后來各國科學家研究,說美國的研究是錯的,外形像細菌,但實際上是天然形成的,也不對。有水就應該有生命,就跟蹤水去找生命,找到現(xiàn)在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生命活動的痕跡,更不用說有火星人了。但是后來火星表面探測又提供了很多證據(jù),拍下來的照片,有很多過去古代遺傳的人類建筑物,這個跑不掉,后來一驗證,全是假冒的。還有發(fā)現(xiàn)了火星人臉,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好,很大很大,那是一塊石頭,在合適的光照下拍攝的照片是人臉,所有證據(jù)都化為烏有。究竟有沒有?看來火星人是不存在的,過去這些都是猜想,你允許他猜想,但是沒有證據(jù)。[ 2019-08-16 11:18 ]
歐陽自遠
最近有一件事情,這是我們中國科學家做出來的。2004年降落在非洲,有一塊火星掉下來的石頭,大家一定會問,火星為什么有石頭掉下來?你怎么知道是火星來的?當別的小天體砸上去的時候,極高的速度,把火星、月球表面砸了一個大坑,月亮上的坑有幾萬個,大的砸下去就濺起石塊,99%的石塊都會掉回去,因為它有引力,要有逃脫它的速度才行,有些確實速度比較高,就跑出火星和月亮了,它在行星際運行,有機會碰到地球,碰到地球就掉到地球上,掉到城市的極其稀少,因為城市所占比例太小了,但有些掉到沙漠、掉到南極,我們中國在南極找到了13000多塊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同時還找到幾塊月亮來的,有兩塊火星來的,我們也做了一下火星上的石頭,證明以前有過水,但是水都跑掉了。[ 2019-08-16 11:20 ]
歐陽自遠
那我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掉在非洲沙漠里的火星隕石我們買回來,我們做里面碳的顆粒,分析這個碳是有機還是無機的,我們做同位素,我們現(xiàn)在有這個能力。做出來的結果有一個極大的發(fā)現(xiàn),所有這些碳的顆粒是來自于有機質(zhì)的來源,證明它以前是生命,但是至于是什么生命我不知道。比如說拿一小塊煤給我,我一定做出來這個碳來自于生命,那是來自于過去的植物。你拿一滴石油給我,我一做分析馬上可以知道石油里面的碳來自生命,就是以前海洋里面或者別的微體生物,這個碳跟非生命來源的碳,同位素有一個極大的差別,但是一做火星,這個碳都在有機的那一頭里,中國的科學家希望發(fā)在《自然》,最后在歐洲發(fā)表。2014年12月2號公布了,中國證明火星曾經(jīng)有過生命,但是我要說清楚不是火星人,而是生命。哪怕是最低等的生命都是了不起的。[ 2019-08-16 11:24 ]
歐陽自遠
結果2014年12月16號,NASA舉行了全世界的記者招待會,宣布好奇號在火星上做的工作,證明火星曾經(jīng)有過生命。兩家結論一樣,中國發(fā)表比他早半個月。所以現(xiàn)在大家的理念,火星曾經(jīng)有過低等的生命發(fā)育過,但是現(xiàn)在沒有找到任何生命活動的蹤跡。這是現(xiàn)在大家普遍一致的看法。但還有一條,是不是藏在地底下。明年我們中國要去火星,我們有很多科學目標,我們有一個衛(wèi)星繞火星飛,有一個火星車在火星上走,一路走一路探測,天地聯(lián)合探測,我們還有一臺儀器,我就要探測全部火星地下水在地下的分布,你是看不到的,我們希望明年我們能夠做出來,到底火星地下有多少水,到底是怎么埋藏的,怎么分布的。沿著這個蹤跡,科學家們始終沒有喪失信心,希望在火星找到生命存在的痕跡,但是絕對沒有火星人,這是現(xiàn)在的看法,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繼續(xù)探索,我們還要從火星采樣返回。明年就去火星了,再過幾年我們要采樣返回,我們也在探索生命。難道只有地球有嗎?奇怪了,為什么別人就沒有,真的太難了。[ 2019-08-16 11:26 ]
歐陽自遠
我們地球上38億年、40億年以前出現(xiàn)了最原始的生命,歷經(jīng)滄桑,38到40萬萬年,而人類的出現(xiàn)才200萬年。假如地球算一天的話,人類就是幾分鐘,我們的五千年文明連一秒鐘都不到。所以是很艱難的歷程。但是生命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過多次劫難。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就是一個小天體砸到墨西哥半島上,最后導致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地球上100多萬個物種,70%被滅絕了,尸體到處可以找到,我們找到了全部證據(jù),在西藏拉薩,因為那個時候是海洋,那些所有撞下來的塵埃都會落下去,當時地球變得黑暗了,70%陽光被遮蓋了,地球表面的年平均溫度下降了16度,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大批死亡,而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由于食物鏈中斷而死亡??铸堉皇谴?,70%的上百萬物種滅絕,但是地球上的生命從來沒有過一次絕對滅絕過,生命是頑強的,絕對不像有些人說的是全部死光了,又來一次,又死光了,又來一次,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最后生命當中出現(xiàn)了高等智慧的人類,建立了高度文明的社會,這是自然的歷史,千真萬確的。[ 2019-08-16 11:27 ]
歐陽自遠
所以至于外星有沒有生命?我們聯(lián)系太遠了,200萬光年的天體,科學家們說我們找到了地球的表兄弟,找到了2.0版的地球,太難了,比如2000光年,我要發(fā)一封信,要2000年以后才能收到。它再發(fā)給我,我要4000年才能知道答案。他看到的不是現(xiàn)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桃園三結義。我覺得這件事情,大家的期盼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科學現(xiàn)在來說并不是很高級的,人類的文明是比較初級的文明,我堅信以后會越來越清楚,特別是孩子們,你們將來去揭開這些謎吧。[ 2019-08-16 11:28 ]
主持人
一堂生動的科學課。我們再看下面的問題。說到蛟龍?zhí)栠€有剛才的科研成果,大家還很關心的就是跟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關系,這位網(wǎng)友雪域飛豹問徐院士,蛟龍?zhí)枒迷谀男╊I域,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2019-08-16 11:29 ]
徐芑南
蛟龍?zhí)柕膽玫睦?,第一,開創(chuàng)了我們國家在深海開礦的高效工作模式,以前開礦工作,海底那么深,很多海底情況的了解往往是從水面上面做了一系列的操作和探測的工具來做的,不能面對面像陸地上的調(diào)查一樣,比如剛才幾位院士提到的做陸上礦藏的調(diào)查科學家也好,他們自己會去礦藏的山上面,我們也不太懂,勘探隊拿著鎬頭敲,一塊塊帶回來研究實驗,以前是這樣的手段?,F(xiàn)在有了載人潛水器以后,特別是蛟龍?zhí)柲菢?,可以?9.8%的海域都可以去做,所以我們講我們載人潛水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載人,也就是說把人的腦袋、眼睛、手帶到你需要了解的那個地方去。[ 2019-08-16 11:30 ]
徐芑南
這樣的話他對整個海底礦的資源可以直接進行一些工作了,我們叫它直接觀察、直接取樣、直接測繪,通過這樣來做。所以這個新的模式產(chǎn)生以后,使得我們探礦的效率大大提高,正因為我們有了這樣的手段,所以國際海底管理局批準給我們國家專屬礦區(qū),這個礦區(qū)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沒有國際海底管理局批準自己不能自己開采的,這就大大提高了我們國家在國際深??臻g治理的話語權,這是我們蛟龍?zhí)栐谶@五年里面做的第一個方面。[ 2019-08-16 11:31 ]
徐芑南
第二,蛟龍?zhí)柾ㄟ^下潛到6500米到7000米范圍深度進行作業(yè),這個試驗在馬里亞納海溝海深最深的地方,大于6500米到11000米的叫它深淵,蛟龍?zhí)栐谶@里進行了16次的考察,它在國際上第一次在馬里亞納海溝發(fā)現(xiàn)了活動的泥火山,我們錄像錄下來了,它就像火山噴發(fā)一樣的,但它噴出來的不是火,這是地質(zhì)現(xiàn)象,在旁邊的雅浦海溝找到了瓷海星的新的海底物種,所有這些使我們國家拓展了深淵研究的領域,在蛟龍?zhí)栆郧拔覀儑覜]有這方面的工作,現(xiàn)在做了大量的這方面的工作,同樣也大大助推了國際上深淵科學研究的進展。[ 2019-08-16 11:34 ]
徐芑南
第三,我們也可以應用在深海打撈、深海考古,深海打撈的例子我不舉了,深海考古我們用深海勇士號進行了考古,在南海1000多米的地方對沉船進行打撈,撈上來的有陶瓷罐這些都有的,具體的他們也在做一些鑒定,大概是什么朝代、什么樣的事情,這上面都有一些微生物,這方面都在做。[ 2019-08-16 11:35 ]
徐芑南
最后一點可能也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就是大大加速了深海生物基因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對抗癌、抗菌,深海生物基因的新產(chǎn)品將來會有很大的發(fā)展,這也就對人類生命健康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了,這方面的工作都在做,我們也在參與其中。 我想這些我就簡單地舉幾個例子吧。[ 2019-08-16 11:35 ]
主持人
謝謝您。看到網(wǎng)友已經(jīng)熱烈討論了,剛才歐陽院士說到火星有的網(wǎng)友已經(jīng)在說了您一直說明年可以上火星,我期待著可以上火星轉一圈,眼見為實。剛才您說到潛水器,我們網(wǎng)友就問到什么時候可以到深淵里面去看一看,科學真的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2019-08-16 11:36 ]
主持人
接著問網(wǎng)友的問題,網(wǎng)友櫻花城堡,請問竇賢康院士,我是今年考入武漢大學的一名新生,很激動能全程聽完您的演講。您是1995年回國的,所以我想讓您分享一下當年留學的感受?另外作為今年演講的唯一一位大學校長,您對我們有志將來從事科學探索的大學新生有什么寄語?[ 2019-08-16 11:37 ]
竇賢康
我是1989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F(xiàn)在想起來,當時得知我要出去留學的時候,那時候的想法是很樸素的,我第一感覺就是我父母把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培養(yǎng)大不容易,將來我可以讓父母生活得更好一點。到法國去以后感觸很深,當時去北京機場我們要坐公共汽車,要轉好幾次,北京機場也沒有幾架飛機。第一天到巴黎的時候,相當于現(xiàn)在的四環(huán)五環(huán),看到小轎車,和現(xiàn)在的北京一樣,車水馬龍,紅紅的尾燈。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我們中國人這么多,我們這么勤奮、這么勤勞,為什么我們會比他們過得差這么多?所以那時候博士畢業(yè)以后,客觀講要想留在法國也是可以留下來的,去其他國家也是可以的,后來想想還是回國工作吧。[ 2019-08-16 11:39 ]
竇賢康
走過20多年,我在大學長期負責人才招聘工作,我就講,錢學森這一代科學家,他們放棄了美國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回到中國來搞起“兩彈一星”事業(yè),給中華民族的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我們這一代中國人也挺好,改革開放以后進入大學讀書的,我們參與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二三十年的全過程,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段經(jīng)歷我不后悔,我沒有想到當院士,也沒有想到當校長,那時候就是想幫助大學干一些事情就足夠了。我覺得中國要到2035年或者205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強國,現(xiàn)在主要是靠你們。這就是給大學生的期望。[ 2019-08-16 11:40 ]
竇賢康
給新生這樣一個寄語:中國作為世界的一個大國,少有的受到欺負的國家,所以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其他國家知識分子相比多了一份責任,就是強國的責任,這是其他國家知識分子沒有的,只有中國人經(jīng)歷過那一份苦難,所以中國知識分子都有一個強國的夢?,F(xiàn)在年輕人生活在相對發(fā)達的社會,但是我還希望年輕人保持這樣一種心態(tài),一定要把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能夠緊密結合在一塊,這是第一條。[ 2019-08-16 11:43 ]
竇賢康
第二,我最近有機會給李克強總理當面匯報,結合目前中國基礎教育出現(xiàn)的一些變化,指出年輕人肯下功夫、刻苦專注的精神在減弱。我們要努力成為科技強國,在科技最核心、最難的地方,不下功夫、不專注,只是靠吹鑼打鼓、快快樂樂是實現(xiàn)不了的。所以年輕人要有遠大理想,要了解到科技的核心要素所在,專心,靜下心來打好基礎,這樣才能為我們國家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強國作出年輕人應有的貢獻。[ 2019-08-16 11:45 ]
主持人
我要問一下周院士,我們普通人可能成為航天員嗎?[ 2019-08-16 11:46 ]
周建平
首先每個人都有可能。但是第二點,航天員是非常特殊的職業(yè),應該說成為航天員的機會并不是那么多的。我們航天員現(xiàn)在有幾種類型,普遍分類一個是駕駛員,我們一般從飛行員當中選拔;第二類是飛行工程師,飛行工程師在飛行器上面,在太空要從事飛行器的管理,包括維修、升級;第三類是科學家,我們叫有效載荷專家,我們有大量的先進的科學設備,人在上面從事研究效率是最高的,但是需要這方面懂專業(yè)的科學家。所以說我們有三類,大家也知道,去年我們在做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我們這次選拔的范圍應該說是比過去大了很多,我們從航天相關的工業(yè)產(chǎn)業(yè)部門、科學研究機構、相關大學都可以報名。航天員有很多還是很高的條件,第一得身體好,那不是一般的身體好,因為太空飛行環(huán)境的條件很特殊,也很挑戰(zhàn)人的極限。比如說我們正常的飛行飛行過載大概是接近5個G的水平,也就是說你身體上有五倍的重力在你身體上。當返回的時候,比如說降落傘開傘的瞬間,這個重力還要大很多。當然我們還有應對萬一的救生措施,比如上升段出現(xiàn)可能危及人的安全的風險,我們還有一套救生措施,救生過程的過載水平也會很高,這是一種過載。[ 2019-08-16 11:48 ]
周建平
太空的環(huán)境是一個微重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失重環(huán)境,你要較快適應太空的失重環(huán)境才能去工作,包括生活。當然你的身體我剛剛說了,我們航天員在軌道上一般來說今后是6個月的飛行時間,我們會準備一些醫(yī)療的條件,但那不是在地面,不會有醫(yī)院,一般來說也不會有專業(yè)的醫(yī)生,所以說身體條件好也是保證每個乘組完成全部任務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2019-08-16 11:48 ]
周建平
第二,你要有很好的職業(yè)技能,剛才我介紹過,駕駛員、工程師、載荷專家。雖然他們除了按他們的身份完成他們的任務以外,他要承擔,大家應該能夠交叉的、互相備份地、共同協(xié)同地去工作,所以你需要了解很多東西,你的知識、技能。[ 2019-08-16 11:49 ]
周建平
第三,我們的航天員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質(zhì)。一方面是應急的能力,剛剛徐院士講了,我想在深海應該也一樣。當出現(xiàn)應急的情況的時候,應該能夠臨危不懼,能夠妥善處理。你也要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心理相融性。這個太空實際上是很孤獨的,在太空那么三個人就那么長期待著,大家應該能夠想象到,還是比較枯燥的,你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zhì),心理相融性,你才能夠盡快地適應那樣的生活,并且能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2019-08-16 11:49 ]
周建平
所以說對航天員我們其實有很多要求,我們的航天員訓練也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他也是我們載人航天里面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我說機會都有,但應該說也有很嚴苛的條件。 當然,航天也是一個很大的領域,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把航天員送入太空,有各方面的科學家、工程師在工作,其實這也是在為航天發(fā)展做貢獻。謝謝。[ 2019-08-16 11:50 ]
主持人
還有最后一個問題,剛才楊院士跟我們講了很多關于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方面的一些想法。網(wǎng)友飛快的胖丫丫:楊院士,現(xiàn)在中國社會越來越重視基礎科學教育,也特別強調(diào)了數(shù)學在科技領域上的重要作用。您對此怎么看?[ 2019-08-16 11:50 ]
楊樂
我覺得我們要使中國以后能夠無論是在經(jīng)濟上,還是在國防上以及各個方面,能夠持續(xù)地很好地發(fā)展,我覺得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對數(shù)學在這里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仡?0世紀以來科學的發(fā)展,特別是最近幾十年科學上的發(fā)展,我覺得各門科學以及高新技術,他們用的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工具越來越多。就像剛才幾位院士介紹的,他們在各自領域上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實際上突破了非常多的困難,那突破非常多困難的中間,包括用數(shù)學的知識和工具,在這里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9-08-16 11:51 ]
楊樂
幾十年來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對于經(jīng)濟和科技的推動是非常大的。無論是計算機或者是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學可以說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是20世紀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的發(fā)展。那今后狀況是怎么樣的?我覺得今后這個趨勢還會越來越強。比如現(xiàn)在對各門科學和高新技術的研究,中間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它的數(shù)字化、精密化、智能化,要很好地做到這幾方面,必然要借助數(shù)學的工具,往往你借助的數(shù)學工具越所謂高等,你所達到的效果就會更加好。[ 2019-08-16 11:52 ]
楊樂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條,數(shù)學對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剛才幾位院士都提到。我們現(xiàn)在寄希望于年輕學者很好地成長,寄希望于現(xiàn)在的青少年能夠接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任。而他們要很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實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就是數(shù)學。所謂創(chuàng)新能力,我認為是一個很綜合的能力,他要有幾何直觀的能力,他要有嚴謹?shù)倪壿嬐评砟芰Γ惨凶C明和計算的能力,好多種能力綜合到一起,使得他對很多事情能夠產(chǎn)生非常好的想法,而且最終可以實現(xiàn)它。[ 2019-08-16 11:53 ]
楊樂
這些都離不開平時對于數(shù)學很好的學習和掌握,學習要達到目的,不是說單單懂得它的推理就行了,你要掌握它的本質(zhì),好象是一個當初還沒有這樣的理論、沒有這樣的工具,你看當初的人怎么建立這樣的理論,怎么樣創(chuàng)建這樣的工具,你好象是重復他的研究過程,如果能從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了,你的能力就不斷增強了。[ 2019-08-16 11:53 ]
楊樂
比如說20世紀中期,計算機剛剛出現(xiàn)以后,我們需要一大批計算機科學的人才,我上大學時,大學里沒有計算機專業(yè),沒有專門培養(yǎng)這樣的人才。但是現(xiàn)在有了計算機,我們就需要這方面的人才,這方面的人才從哪兒來呢?無論哪個國家都是這樣,從數(shù)學家轉成計算機科學的人才。比如我們現(xiàn)在很需要搞人工智能的人才,過去學校里也沒有這個專業(yè),那我們從哪兒找呢?數(shù)學人才隊伍中可以提供這些人才,就是因為這些人才里有數(shù)學的修養(yǎng)。所以我們現(xiàn)在提出要加強對基礎研究重視,我們要注意數(shù)學方面的作用,這是非常好的,因為數(shù)學確實對高新技術也好,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也好,能夠起一個比較重要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2019-08-16 11:55 ]
主持人
我們再次感謝楊院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萍紕?chuàng)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fā)勇進者勝。 在這里,我們感謝五位院士為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也感謝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感謝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感謝他們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的重大突破。[ 2019-08-16 11:57 ]
主持人
現(xiàn)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向已經(jīng)明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正在乘風破浪前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2019-08-16 11:58 ]
主持人
各位觀眾及網(wǎng)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首場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收看,讓我們8月22日第二場再會![ 2019-08-16 1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