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一襲白衣,他們是病人眼中的希望、是天使……脫下厚重“戰(zhàn)袍”,他們對父母有著怎樣的牽掛?對愛人有著怎樣的思念?對孩子有著怎樣的眷戀?對所見所聞有著怎樣的感動?對用心守護的病人又有著怎樣的真情……
點擊收聽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第六期。今天講述這樣的一家人。哥哥叫劉繼星,是北京胸科醫(yī)院援武漢醫(yī)療隊成員,妹妹叫劉繼月,奮戰(zhàn)在北京地壇醫(yī)院ICU病房。而他們的媽媽也曾是醫(yī)務人員,退休前就職于北京地壇醫(yī)院順義院區(qū),參加過抗擊非典疫情。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3月5日 武漢
從來到武漢的第一天,我就做好了戰(zhàn)斗到底的準備。
說實話,我能走上護士這條路,其實和媽媽有分不開的因素。我學護理學的時候,還算比較早。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什么男孩兒學護士這個職業(yè),我們班一共72個人,就兩個男生,很多人開始不理解我一個大男孩兒怎么選擇了這個職業(yè)。
圖為北京胸科醫(yī)院支援武漢醫(yī)療隊劉繼星護士。
但我就覺得,救死扶傷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還可以用自己所學去幫助別人,這次在一線,男護士的優(yōu)勢就顯出來了,力氣和體力都相比女護士大,看著自己護理的病人一天天好起來,還真是挺有成就感的,是打心眼兒里高興。
其實每天忙的時候還好,就怕閑下來。身處一線,誰能不想家?主要還是想老媽,挺擔心的。但一想到當年非典時她在一線的畫面,我就覺得,我現在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能堅持就能勝利。
她抗擊非典,我抗擊新冠,我要做的比她更好。
圖為北京胸科醫(yī)院支援武漢醫(yī)療隊劉繼星護士。
現在已經養(yǎng)成了每天和媽媽打視頻的習慣,她雖然嘴上不說多擔心,而且總說我在家沒事,你們兄妹倆放心。不過估計我要是一天不打,她晚上怕是就睡不著了。
真希望疫情能趕快過去,希望我妹妹能夠平安,希望家人能夠平安、武漢能夠平安、湖北能夠平安、中國能夠平安,希望我們所有抗擊疫情的醫(yī)務工作者都能平安回家。
圖為北京地壇醫(yī)院ICU病房的劉繼月在工作中。
3月5日 北京
已經記不清這是在ICU值班的第幾天了,總是看不到媽媽、總是看不到孩子,有時候真是會覺得很無助。
但想想哥哥都去武漢前線了,老媽當年也在一線抗擊非典,自己也不能輸啊!所以就更加努力地對抗新冠肺炎。
希望媽媽在家自己能夠照顧好自己,別擔心我們兄妹倆了,我們肯定會照顧好自己。也希望哥哥在武漢一線吃得飽、睡得好,有力氣抗擊這個病毒。真的是很想對全天下所有的醫(yī)護人員說: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來打敗這個新冠肺炎病毒。
還是暢想一下未來美好的生活吧!這場戰(zhàn)役結束之后,一定要多陪陪媽媽、多陪陪孩子,然后我哥趕緊回來,我們一家又團聚了,歡歡樂樂地吃頓飯,好好地在家休息幾天。
圖為北京地壇醫(yī)院ICU病房工作的劉繼月。
3月5日 北京
2003年非典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沒想到一轉眼兩個孩子又上了前線。
那天老大沒來得及回家,從醫(yī)院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其實當時也挺突然的,反正還是沒控制住,哭了。但我覺得還是要堅決支持他去武漢。我說你去吧,我沒事兒,我會照顧好我自己的。
在醫(yī)院工作三十多年,這份職業(yè)讓我覺得很光榮。想想當初倆孩子填的志愿、選擇的職業(yè),都是我?guī)退麄冞x的。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給孩子選擇這個職業(yè)。我就覺得這倆孩子心比較細,干這個職業(yè)很適合,救死扶傷。
劉繼月、劉繼星和媽媽在一起。
現在國家有難,咱們作為醫(yī)務工作者,既然干了這一行,就必須得上?,F在他們倆應該都在忙吧,挺好,希望他們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多學點業(yè)務知識,為咱們國家盡一份力。
當年給孩子們起名字一個叫“星”、一個叫“月”,現在“星星”在武漢,“月亮”在北京,我這是在家盼星星、盼月亮,但不管去多長時間,我都支持。真希望這疫情能趕緊過去,所有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家。
策劃:汪金福 孫志平
監(jiān)制:田朝暉 幸培瑜
統(tǒng)籌:魏驊 吳煒玲
編輯:董琳娜 劉在 趙世蕓
李放 樸文琳 羅鑫
設計:康薇
播講人:董千齊 吳煒玲 鄭夢雨
執(zhí)行:新華社“聲在中國”
制作:新華FM工作室
供稿來源:北京胸科醫(yī)院 北京地壇醫(yī)院
新華社全媒體編輯中心、音視頻部、北京分社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