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記者陳芳、胡喆)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6日上午,中央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聯(lián)合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第一場論壇,邀請5位在不同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兩院院士,暢談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領域發(fā)展成就,并結合自己的奮斗歷程,與網民在線進行熱烈交流。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探月工程到載人深潛,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fā)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5位院士向現(xiàn)場觀眾和廣大網民講述了新中國科技事業(yè)從無到有、由弱向強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的光輝歷程,展現(xiàn)了新中國科技工作者“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壯志豪情。
45年的前期準備和論證,15年的探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現(xiàn)場向大家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走過的不凡之路?!皣业闹卮笮枨?,就是我們的奮斗使命?!彼硎荆萍紙髧且淮忠淮轮袊萍脊ぷ髡邆鞒械氖姑?,新時代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要加倍努力,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不懈奮斗。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王牌名片”,幾代中國航天人從仰望星空到遨游星漢,將一個又一個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極大地推動了科技進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載人航天的成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縮影。在闊步走進“空間站時代”的新起點新征程上,中國航天人將不斷樹立新目標、達到新水平、取得新成就。
基礎科研是所有科學研究的總源頭,而數(shù)學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陳景潤的忘我鉆研到如今國家對基礎科研的重視和加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樂現(xiàn)場回憶了自己在唐山大地震期間冒著生命危險從抗震棚回到住宅樓努力研究的故事。他勉勵大家,研究工作需要長期鉆研與專注,不斷思考與揣摩,最終才能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
從缺乏觀測手段、較少開展系統(tǒng)性研究,到攻關關鍵技術、在技術指標上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和團隊白手起家、扎根曠野,接過“兩彈一星”的火炬,瞄準空間物理研究前沿領域,傳承科技報國之志,矢志不渝追求深空探測強國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載人深潛從無到有、從淺海到深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fā)展。作為我國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钡目傇O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研制了多型載人深潛器和水下機器人。他說,“蛟龍?zhí)枴钡难兄剖植灰?,但只要牢牢抓住?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我國的載人深潛發(fā)展就一定能向海洋最深處挺進。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是面向大眾進行宣講的創(chuàng)新安排,通過網絡進行圖文直播,與網民密切互動,聯(lián)系實際、回應關切,緊緊圍繞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濃墨重彩地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激發(fā)愛國之情,強化愛國之志,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立足本崗位作貢獻,把愛國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共舉辦六場,其余五場將于8月22日、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9月19日分別舉行,由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負責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