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2019-07-08 17:09: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貴陽7月8日電 題: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新華社記者朱超、李黔渝、張瑞杰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1)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游客在黎平會議紀念館里參觀(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飛檐翹角,庭院座座,廟堂館署,鱗次櫛比……走進有著600年歷史的黎平“翹街”,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讓人有“穿越”之感。

  再走長征路的記者一行,近日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正是在這一黔、湘、桂三省區(qū)結合部,召開了紅軍長征以來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是一次關系紅軍命運、中國革命前途的重要會議?!敝泄仓醒朦h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著的《紅軍長征史》中寫道。

  “偉大轉折的起點”

  翹街因兩頭高中間低、形似扁擔而得名,如今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在街心地勢低處,一座造型考究的徽派建筑上書“黎平會議會址”,對面的“江西會館”舊址現(xiàn)為黎平會議紀念館。從紀念館正門拾級而上,一行紅色大字“偉大轉折的起點”映入眼簾。

  據(jù)《紅軍長征史》記載,1934年12月12日,中央幾個主要負責人在湖南通道縣境內召開了非常會議。毛澤東提出紅軍必須西進貴州,避實就虛,尋求機動,在川黔邊創(chuàng)建新根據(jù)地。

  當日,中央紅軍依照中革軍委命令,突然改變行軍路線,轉兵貴州進入黎平?!巴ǖ擂D兵”讓紅軍暫時脫離了險境。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長征行》中寫道,通道會議只解決了當時“萬萬火急”要立即解決的進軍路線,并未解決戰(zhàn)略方針的分歧。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2)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這是在黎平會議紀念館拍攝的還原軍民加工軍糧場景的塑像(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思維 攝

  “為了改變博古、李德原定的戰(zhàn)略方針,在政治局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大多數(shù)同志,要求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方針。”《紅軍長征史》記載。

  12月15日,紅軍攻占黎平城。3天后,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這距紅軍以傷亡慘重的代價渡過湘江已過去半個月。受“左”傾冒險主義危害,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以來屢受挫折,由8.6萬人減至3萬余人。

  黎平會議會址就選在翹街中間的“胡榮順”店鋪。這棟始建于清嘉慶元年的徽式建筑占地800多平方米,分前后兩進,四周封火墻圍砌,店鋪以及周恩來、朱德辦公室兼住室保留了當時原狀,現(xiàn)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店鋪旁邊是德國傳教士郁德凱開設的福音堂,當時這里有博古和李德的居室。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則住在翹街另一頭一位清朝進士的宅院里。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3)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游客在黎平會議會址前參觀(7月2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實事求是,獨立自主

  據(jù)黨史記載,黎平會議由周恩來主持,開了一天一夜,爭論十分激烈,最后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

  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戰(zhàn)略方針之決定》,明確指出:“政治局認為過去在湘西創(chuàng)立新的蘇維埃根據(jù)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適宜的。”“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jù)地區(qū)應該是川黔邊區(qū)地區(qū),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qū),在不利的條件下應該轉移至遵義西北地區(qū)。”

  黎平會議紀念館副館長易同軍說,當時蔣介石已經斷定中央紅軍欲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并且調集重兵,布下“口袋陣”。如果按照博古、李德的原計劃行軍,這可能讓剩下的3萬多中央紅軍全軍覆沒。

  他說:“黎平會議確定了新的戰(zhàn)略行動方針,為中央紅軍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遵義會議完成偉大轉折打下了基礎?!?/p>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4)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這是黎平會議會址一景(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思維 攝

  石仲泉認為,黎平會議是中共中央從江西中央蘇區(qū)突圍出來之后召開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它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頑固堅持的使紅軍遭受巨大損失的錯誤戰(zhàn)略方針。它第一次結束了從1931年11月贛南會議以來長達三年時間內毛澤東在中央受排斥的地位。

  他指出,這決定了黎平會議是以遵義會議為偉大標志的系列會議中的第一次重要會議。

  紀念館一面墻上寫著這樣的話:黎平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它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行民主集中制;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

  易同軍說,一部紅軍長征史告訴我們,只有立足實際、獨立自主開辟前進道路,才能不斷走向勝利。這對于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要意義。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5)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

這是黎平會議會址一景(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思維 攝

  相關新聞:

  一切用于封堵的銅墻鐵壁都是可以打破的——湘江之戰(zhàn)的啟示

  何須馬革裹尸還——重訪紅二、六軍團出發(fā)地

  最后的湘江搶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血染湘江:紅軍壯烈突破第四道封鎖線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黎平,紅軍在這里改變戰(zhàn)略方針-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72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