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與中銀香港的三代情緣
2019-05-18 10:27:10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guān)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香港5月18日電(記者朱宇軒 張雅詩)“貝聿銘先生一生設(shè)計了很多種類的建筑,中銀大廈是最特別的一個?!钡弥砟?02歲的著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16日在紐約逝世,曾與貝聿銘共事多年、參與建造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的建筑師龔書楷說。

  站在香港中銀大廈(以下稱“中銀大廈”)70樓,維多利亞港盡收眼底;俯瞰香港經(jīng)濟和金融核心地帶,中銀大廈挺拔如竹,從林立高樓中脫穎而出,巍然矗立。

  中銀大廈是貝聿銘為香港獻出的禮物,他用玻璃、光線和幾何圖形澆筑出這座有70層樓、高300多米、外觀如三角柱形的地標建筑。

  龔書楷說,貝聿銘是設(shè)計中銀大廈當之無愧的人選,“不僅因為貝先生是當時最有名的華人建筑師,還因為貝先生一家與中銀香港有很深的淵源,貝先生對中銀香港有著深厚的感情”。

  1917年,中國銀行廣州分行的香港分號開業(yè),貝聿銘父親貝祖詒擔任首任經(jīng)理。自此,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展現(xiàn)風采,貝聿銘也隨家人從廣州搬至香港,在香港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這段經(jīng)歷讓當時已是世界著名建筑師的貝聿銘,對中銀大廈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中國銀行當時買下的地皮狹窄,且三面被高架橋包圍,即使面朝維港,視線也受阻。對此,貝聿銘的做法是:向上走。中銀大廈本是一個正方形的建筑,貝聿銘利用三角形的分割,將大廈分為四個方向,每一個三角形的空間高低不同。

  最終,中銀大廈1990年正式開幕,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筑,更以其鮮明的風格、獨特的造型成為一個時代的地標。

  “中銀大廈架構(gòu)如竹,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形象多變,不僅在白天和夜晚不同,在不同光線和角度下也不同。這一建筑是少有將文化特色和建筑技術(shù)完美融合的作品。”距離中銀大廈建成近30年,每每看見這座大樓,龔書楷仍贊不絕口。

  從貝祖飴到貝聿銘,再到貝聿銘之子貝建中、貝禮中,貝氏三代與中國銀行情誼厚重。

  1994年,貝聿銘受邀設(shè)計中國銀行總行大廈,攜子貝建中、貝禮中共同打造北京長安街上的明珠。2001年總行大廈落成,與香港中銀大廈形成母子大廈。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新大廈也同樣出自貝聿銘父子設(shè)計。

  2017年,貝聿銘之子貝禮中完成香港舊中銀大廈大樓修繕工程,使這座香港一級歷史建筑再現(xiàn)富麗堂皇。

  從香港,到北京,再到紐約,中國銀行傾注了貝氏三代人的才智、情感與心血。

  貝聿銘辭世,中國銀行致以深切悼念和緬懷。正如中國銀行在悼詞中所寫,斯人已逝,精神永駐,貝先生的大師風范和不朽貢獻千古長存,我們永志不忘。

  不僅是中國銀行,對于香港、對整個中國,貝先生家族都掛念在心?!柏愊壬患乙恢睂ψ约喝A人身份引以為傲,他晚年每年都來香港幾次,每次來都會約我一起來看看中銀大廈,吃吃香港美食?!饼彆貞浰c貝聿銘相處的點滴。

  “貝先生溫文儒雅,謙和低調(diào)。當初就是被他的建筑成就和個人魅力吸引,我毅然跟隨他從美國來到香港,最后在香港定居。”龔書楷說道。

  龔書楷眼中的貝聿銘對待工作嚴謹細致,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貝先生覺得好的,他一定去做,并且做到盡善盡美。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建筑設(shè)計,也是做人的啟示。”龔書楷感慨。

  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日對貝聿銘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她說,貝聿銘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師之一,多年來獲獎無數(shù),成就備受肯定。他年少時曾在香港生活一段時間,其作品廣為港人熟悉,其中中環(huán)中銀大廈更已成為香港地標,香港人都引以為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福建莆田木蘭陂
福建莆田木蘭陂
南寧:南湖岸邊花飄香
南寧:南湖岸邊花飄香
亞洲文化嘉年華在京舉行
亞洲文化嘉年華在京舉行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5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