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4日電(記者蘭天鳴)72歲的退休工程師趙文來自認為是個“守門人”。5月4日這天,他又來到了自己曾經的家——位于上海黃浦區(qū)南昌路100弄(老漁陽里)2號的石庫門,來找尋“紅色初心”。這里,曾是《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近百年前,南昌路100弄2號不僅是一個狹小的書齋。《新青年》在此完成了歷史性的轉型:從思想文化類的同人刊物轉變?yōu)橹泄怖碚摍C關刊物。陳獨秀還在此校對了陳望道翻譯并送至上海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
趙文來1978年剛搬進老漁陽里2號沒多久,家門口就掛上了“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的銘牌?!斑M來時文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就告訴我,這里是文保單位,房屋結構、窗戶樣式等很多地方都不能改動?!?/p>
老趙家的臥室東面墻上有塊漢白玉石牌寫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央工作部,領導當時黨的日常工作。一九二一——二三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工作部在這里辦公。毛澤東同志也曾一度在這里工作。”
為了不遮擋石牌,趙家臥室里的衣柜、大櫥等比較高的家具都是靠西面的墻擺放的。40年里,老趙數不清楚有多少人到他家探訪過。多的時候,老趙家里一天會有近百人來參觀。
在與訪客的不斷學習交流中,老趙還做起了長期的“志愿講解員”。他既能把《新青年》編輯部的前世今生說得頭頭是道,也能把在這里發(fā)生過的革命事跡講得清清楚楚。
2014年,為了學習更多紅色歷史,他加入了漁陽里歷史文化研究會,每周三和會員們一起交流學習心得。他說,住在老漁陽里2號,時常聽見“歷史的回聲”,能夠感受到“紅色初心”的跳動。
2014年,上海市文管部門對房屋進行了基本修繕。去年6月,老趙接到通知,他所居住的房屋被列入革命遺址保護項目,當月啟動了征收工作。
去年10月7日,老趙搬離自己住了40年的老屋,他把來訪者寫滿留言的本子上交給文保部門。他依然對“紅色初心”念念不忘,每周三仍會去研究會參加活動。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參加到紅色歷史的研究活動中,關注歷史、著力當下。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