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無疑是牽動科教界神經的一大政策熱點。上至國務院常務會議深入討論、國辦印發(fā)文件明確部署,下至各省市紛紛出臺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文件頻發(fā),舉措不斷,“深刺激”“強刺激”可謂一波接一波。如今一年過去,困擾科研人員的繁文縟節(jié)少了嗎?
花錢還是“技術活”
“買醬油的錢不能用來買醋”“立項前費盡心思編材料、立項后千方百計找發(fā)票”……曾經,科研項目資金管理過死,給不少一線科研人員造成了困擾。如今,很多科研人員都感受到了積極變化。
“改革直擊痛點,變化實實在在。”南京林業(yè)大學森林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李明陽說,過去趕上報銷高峰,從早上6點鐘排到下午還報銷不掉?,F在網上預約填單后,把紙質材料往柜臺一放,材料齊全就可以走人,一次解決。
雖然報銷容易多了,政策利好值得期待,但圍繞科研經費的申請、使用和管理,長期以來大家吐槽的不光是多找些發(fā)票、多跑幾趟財務,更在于花錢不僅要花對名目,還要按規(guī)定節(jié)奏花,在規(guī)定時間內花——有科研人員反映,課題結項時錢沒花完,不能結項不說,課題組還因此遭倒扣工資。
浙大醫(yī)學院教授劉偉想起最近一次請專家來講課的經歷哭笑不得。報銷給專家的講課費時,財務要求必須配上講課現場的照片,“證明我們真的邀請人來了”……難道科研人員腦門上寫著“亂花錢”?
江蘇省環(huán)科院副院長陸嘉昂坦言,“大文件”碰上實際問題,操作性還不能盡如人意。拿結余資金來說,江蘇省出臺的“科技改革30條”明確說“不再回收”,實際情況是事業(yè)單位性質的省屬科研院所,承擔的省級科研項目納入國庫支付管理,兩級管理部門之間缺乏協(xié)調,結果項目合同尚未到期,科研經費即被收回,“用于后續(xù)科研活動”就根本指不上了。
帽子還是“指揮棒”
“我還是得給他找頂帽子。”某科技項目首席科學家告訴半月談記者,他手下有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為了目前這個項目放棄了出國的機會,貢獻突出但待遇方面處處吃虧。
以“帽”取人之風,不能揮之即去,分配制度、評價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仍在路上?!敖鉀Q這個問題很難立竿見影。”南京大學一位副教授認為,目前高??蒲性u價體系短視功利之風依然彌漫,不少高校依然偏愛以“帽子”定人才,只因便于考核,“一抓就靈”。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一位副教授說,都知道理工科需要做產學研對接的工作,但學校對老師的考核仍然“輕重有別”?!拔矣袀€項目完成技術轉移給學校掙了300萬元,同時拿了一個經費30多萬元的國家青年基金,學校獎勵哪個?后者?!?/p>
浙江大學工業(yè)技術轉化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張麗娜也說,浙大的老師雖然對科研成果轉化熱情很高,但許多老師來咨詢她時最關心的還是搞轉化“有沒有用”——能不能算入工作量、納入考核?她認為,國家鼓勵以不同崗位分別安排不同類型人才,不以一把尺子衡量高校教師能力,是時候落到實處了。
論文還是“緊箍咒”
目前,“非升即走”成為國內各高校選聘人才的關鍵詞。這套制度的核心安排是:在規(guī)定聘期中,“青椒”必須完成高校規(guī)定的考核指標,如此才有機會留下,并轉為事業(yè)編制或長聘軌,否則就將被解聘。而考核指標的“三大件”仍然不外是論文、課題、項目。
河海大學一位剛剛入職的“海歸”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入校時和學校簽了協(xié)議合同,必須在入校6年內申請到國家青年基金課題,順利結項且評估為“優(yōu)秀”才能留下來繼續(xù)參評職稱,否則幾年努力都白費了。
武漢某“211”高校體育學院27歲的教師田耘(化名)抱怨,作為教游泳的一名“嫩青椒”,他仍然要完成每年至少兩篇C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的教研任務。
“年終就要考評,我天天愁得頭發(fā)都要抓掉了?!碧镌耪f,以自己的學術水平無法完成一年兩篇C刊的任務,但評職稱必須得靠論文證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發(fā)不出C刊就沒有未來。
南京理工大學一名“海歸”副教授表示,現在大家都知道,在國內一年沒發(fā)論文等于一年啥都沒干。“新教師五六年非升即走的壓力很大,大家都是有點東西趕緊寫了發(fā)掉,哪怕沒有實質進展,也得硬寫?!?/p>
不過,就算“青椒”們想“硬寫”,想有個埋頭碼字的環(huán)境也不容易。浙江一高校教師向半月談記者感慨,學校在6年一次的考核上又增加了各種各樣的校內、院內評優(yōu),他們有限的時間又被填表分去不少。
破舊立新,需慎重擘畫
2019年開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要求限時完成,針對的就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最為關心的相關政策落實問題。
破舊立新,“破”要把舊條框清理到位,“立”則要把新精神真正落實。在此過程中,不少科研人員也表示,破立之間的轉換不能一刀切,需要認識到即便是如今人人喊打的“四唯”,也并非全錯,“數目字管理”體現的人人平等,是應當設法保留的理念。問題的實質在“唯”的標準是否是真學問、真權威、真創(chuàng)新。
許多專家表示,要警惕借破“四唯”虛化標準,讓特權當道、學閥當道歪風重新抬頭。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彭峰指出,中央提出破“四唯”之前,在替代方案還未認真推敲的情況下,有的單位已經開始打著改革的名義降低標準、虛化標準。“如果在新的評價體系下,我們科研之外還需要和領導、行業(yè)權威搞好關系,助長關系、圈子、權力對學術的滲透,那就事與愿違了。”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說。
陸嘉昂認為,從公開的報道看,目前各省份都拿出了科研管理領域“放管服”探索的干貨,其中不乏亮點。如在科研過程中建立容錯和補償援助機制,就值得推廣。通過建立創(chuàng)新盡職免責機制、重大創(chuàng)新補償機制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援助機制,可有效免去科研工作者“搞砸了就無法交差”的后顧之憂。
他強調,下一階段國家可以將各省份的有益探索加以梳理,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更為多元包容的改革試點,讓更多科研工作者得以在自己的天空里奮飛。(記者 蔣芳 劉宇軒 朱涵)?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