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9月22日電 題:四川樂至“代耕代種”:“撂荒地”成了“豐收田”
新華社記者 周相吉
幾天前,四川省樂至縣涼水鄉(xiāng)三河嘴村,老人小孩趕到山坡上,好奇地看著溝壑中水稻收割的場景:數(shù)臺收割機發(fā)出轟鳴聲,幾十人在為金燦燦的谷子打包運輸……
村民們說,這樣的豐收場面有很多年沒見到了。更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一片金黃的溝壑,原來是成片的“撂荒地”,被幾米高的茅草淹沒。
“村里有275畝田,此前撂荒超過200畝?!比幼齑妩h支部書記李元俊說。
三河嘴村有700多位村民,絕大部分都外出務(wù)工,留守在家的只有100多人,土地大多拋荒。由于耕種條件不便,沒人愿意來這里流轉(zhuǎn)土地進行規(guī)模種植。
這些“撂荒地”如何成為“豐收田”呢?涼水鄉(xiāng)鄉(xiāng)長蔣合文介紹,這要歸功于村集體“代耕代種”新模式。
“代耕代種”模式起自三河嘴村相鄰的金光村。2016年,金光村村集體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對荒地進行“代耕代種”嘗試,由村干部代為種植蔬菜、花生等。三河嘴村從中得到啟示,感到這種做法可以化解土地撂荒問題,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
今年初,三河嘴村委會在征得村民同意后,請來施工隊,用挖掘機對荒田進行整理,以方便小型機械進場。春播季節(jié),村組黨員干部擼起袖子、挽起褲管下田,撂荒多年的農(nóng)田,插上了綠油油的秧苗。
田間管理時期,村里的貧困戶不再閑著,可以在村集體“代耕代種”的田塊里干活,每天有30元的補助。水稻收割時節(jié),貧困戶務(wù)工一天也有30元到50元不等的收入。除此之外,他們的地交給集體“代耕代種”后,每畝一年能分得300斤谷子,比自己種更合算。非貧困戶則在3年后,每畝一年可分得300斤谷子。
“把荒地給村集體‘代耕代種’,我們完全沒有意見,并且田塊還得到了整治,方便了耕作。”三河嘴村村民張建珍說,很多村民希望村集體把他們的荒田荒地也管起來。
蔣合文說,村集體“代耕代種”不影響土地性質(zhì),不僅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還能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對村民進行二次分紅。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田種植水稻的成本在600元左右,而產(chǎn)值能達到1600元。
前兩天,三河嘴村請來了機械收割隊,五六臺收割機開進了深溝大田,多年不見的豐收場面激動著全村老少。19日傍晚,三河嘴村干部和村民把最后一袋稻子裝上車,送到了附近的烘干廠。
李元俊說,初步估計,這片溝田的水稻產(chǎn)量達7萬斤左右。讓村民們更加興奮的是,由于是綠色無污染種植,這些稻米已被預(yù)訂一空,價格是每斤4元,高出當?shù)仄胀ǖ久變r格1倍左右。
“看著黃燦燦的稻谷,感覺自己腰包馬上就要鼓起來。那感覺,安逸得很!”三河嘴村的貧困村民李全強高興地對記者說。
“下一步,我們打算在稻田里養(yǎng)魚養(yǎng)蝦,走生態(tài)立體農(nóng)業(yè)的路子,讓‘撂荒地’真正‘下金蛋’?!崩钤≌f。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xué)校只剩一名學(xué)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