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四部門近期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在這個被稱為“最嚴禁補令”頒布后,部分校外補課班轉入地下,辦到民宅中,違規(guī)補課變得更加隱蔽。
助推這一市場的,是學生面對應試壓力的無奈選擇和“就連老師都勸你去補課”的尷尬現(xiàn)實。
名校周邊小區(qū),成了補課大本營
長春市名校周邊的一些小區(qū)如今成了地下補課的大本營。在鄰近一重點中學的小區(qū)內,大大小小的牌子上寫滿了托管、補課、小升初輔導的字樣,補課的門類也涵蓋各個科目。
部分補課班還有偽裝,在長春市一所中學正對面的街上,一家普通的書店,每天晚上5點以后,都有學生魚貫進入。
半月談記者跟隨他們進入書店,發(fā)現(xiàn)他們涌進書店后面的一間房,里面排滿桌椅。
“教室”外面,幾名家長在討論如何交費。有的建議給老師微信轉賬,有的說用微信轉賬會留下痕跡,老師已經給了他一個銀行賬戶,讓把錢直接存進去。書店店主說,不如把錢給她,由她轉交給老師。
長春市民喬和(化名)曾是一名地下輔導班的組織者。兒子在長春市某中學上學,他在學校附近租了兩室一廳的民居,在孩子班級挑選15名同學,和家長簽訂保密協(xié)議書。通過熟人在各個學校聯(lián)系教師。
喬和透露,參與補課的在校教師基本有一個默認的價格表,一般按照課時收費,小學教師收費在800元,初中教師在1500元,高中教師可以達到2500元以上。
一到假期,學生從早7點到晚7點進入補課時間。平均每位家長的開銷在2萬元左右。補課教師的收入每年少則10萬,多的有超過20萬,相當于年薪的2倍。
針對此,長春市教育局主抓“亂補課、亂辦班和亂收費”問題的師培處處長韓松表示,目前工商登記的民辦培訓機構,已經基本沒有在校教師上課,但那些沒有登記備案的“黑班”游離于監(jiān)管之外。
科目多課時少,課業(yè)壓力傳導到課外
近年來,中考的考察科目有逐漸增加的勢頭,很多地方將體育、信息等科目均納入考察范圍,不少城市的中考科目均在10門左右。
很多初中一線教師反映,由于考試科目較多,學校課程時間不足,出現(xiàn)了各科爭課的情況。
長春市第47中學語文教師楊穆說:“下午的自習課都被各個學科課程占滿了。教師沒有答疑時間,每天留的作業(yè)只能把答案發(fā)到家長群里自行批改?!?/p>
學生補課主要是加強練習和解決課后疑問,這樣晚上補習1.5至2個小時,相當于多上了2到3節(jié)課。
部分學校采取了另一種做法,即學案教學法。教師將自制的學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學生回家提前預習課程內容,并將習題完成。
教師將學案收回后,根據(jù)批改后的錯誤率,設計教學進度,對于沒有問題的部分一筆帶過,對于錯誤較高的部分集中講解,并在課堂上練習。
有學生家長認為,這種方法其實是將課內知識的學習過程推給學生,適合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自學能力較弱的往往難以跟上進度,從而不得不在假期提前學習教材內容。
長春市大橋外語培訓學校教師王琪主教初中英語課程,但班里的學生以四五年級小學生為主。
他說,很多家長擔心小學英語的內容太簡單,進入中學后孩子難以跟上教學進度,于是提前學習初中課程。
“這種升學考試壓力的向下傳導非常普遍?!?/p>
“孩子班主任就建議早點在外面補課,多學習一些內容,以免進入初中后跟不上進度?!遍L春市小學家長董玲說。
根治地下補課,須消化現(xiàn)實需求
如何根治地下補課?教育學者認為,教育部門應為各地中考科目及考綱制定更明確的考察范圍和標準,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和多元化考察體系,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化,將中考由人才選拔體系轉變?yōu)槿瞬欧诸愺w系(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從而緩解升學壓力。
“共享教育”的信息化建設,也將從源頭上消除校外培訓需求。
2017年長春市教育局推出“名師云課”,內容涵蓋全部課程,以專題形式進行各科知識的預習和復習,課程上傳網絡,學生可以在線點播。
同時,建立中小學生學習成長自助平臺,建成學習資源豐富、涵蓋各學段、隨時隨地學生可學習、家長可輔導的便捷網絡學習平臺。
提高課堂效率,縮短課業(yè)時間,同樣可以緩解學生補課壓力。
長春市第30中學將升學壓力由學生傳導給教師,通過讓老師大量做題,精心篩選出典型題目,帶著學生精講精練,而非搞題海戰(zhàn)術,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這樣老師辛苦一點,學生輕松一點?!遍L春市第30中學校長張晶說。(李雙溪)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