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難忘那千年記憶的守護者
2014-05-15 19:26:49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guān)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wǎng)福州5月15日電(記者孟昭麗、郭亞強、劉姝君)在古海上絲綢之路上,記者為曾經(jīng)的繁華而驕傲,也為今日開放的成就而振奮。最難忘,還是那千年記憶的守護者,他們默默無聞,卻愛得最深。

  他們,是九日山上那“說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歷史研究者,是月記窯前“相伴相守詩以言情”的古跡守護者,是大山深處“無怨無悔義務(wù)護山”的文化工作者,是海邊那“徘徊在舊愛和新愁”之間的百年造船技術(shù)傳承者……

  最難得,是那份孤獨的守護。在福建泉州德化,在距今400多年歷史的月記窯對面,住著一位與古窯相伴相守的吳金填。2009年,在上海已有陶藝工作室且小有成就的吳金填,作出了一個讓朋友不解的決定,來到月記窯對面,建了一處復(fù)古房子,定居了下來。

  在這里,他相伴古窯,彈琴寫詩,享受著寧靜的孤獨。他認為來到這里,是“這座古窯選擇了我”的緣分:“2008年,當我聽說古窯廢棄了很多年的時候,十分痛心,不能讓古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漸漸消失,要好好守護它?!?/p>

  在將月記窯重新修整啟用后,吳金填還建了幾座中西式結(jié)合的窯,憑著自己的興趣燒制出一些特色陶藝來。

  最艱辛,是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在福建漳州華安縣大山里到處散落的陶瓷碎片,見證了明清時漳州窯的昌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處漳州窯舊址,靠著一位身材瘦小的文化愛好者的一腔熱情,在義務(wù)巡邏中保護。

  他是鄒財金,福建漳州華安縣高安鎮(zhèn)文化站站長。20多年前,當鄒財金還是當?shù)匚幕到y(tǒng)的臨時工時,在聽說有漳州古窯址后,就開始留心尋找,1984年,他發(fā)現(xiàn)了這處文物,興奮不已,趕緊向當?shù)卣畧蟾妗?/p>

  興奮過后,是卸不掉的責任。此后的20年里,他堅持在山間義務(wù)巡邏,保護著散落在漫山遍野的歷史遺跡,并笑稱“巡邏的時間比上班的時間還長”。

  雖然艱辛,不言放棄,只是感嘆如今有點力不從心,希望古窯址能早點得到充分保護。

  最執(zhí)著,是那份深沉的熱愛。在泉州九日山上,65歲的胡家其老人天天趕來,向來客激情介紹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如數(shù)家珍?!拔疫@輩子沒有離開過九日山,喜歡和山上的石刻待在一起,我覺得他們會說話,在向后人講述歷史?!彼f。

  “這里,就是我的一輩子?!痹蔷湃丈轿墓芩L的他,退而不休。

  最不忍,是后繼無人的憂傷。在泉州泉港,曾為祖先參與制造鄭和下西洋寶船而驕傲的79歲老人黃初宗,遺憾傳承了幾百年的木船古法制作工藝到了孫子輩將失傳。

  在他家里,擺放著大大小小幾十個船模,都是老人按比例縮小后手工制作的,技藝精湛。

  把玩著古模型,黃初宗眼中透出一絲落寞,他希望孫子們即使不學(xué)習(xí)造船,也要學(xué)會古船模的制造,以另一種方式繼承祖宗留下的這份獨特工藝。

  還有太多太多的守護者……是他們,讓記者能夠?qū)ふ业健昂I辖z綢之路”留下的千年記憶,穿越時空,觸摸那段歷史。也許,今日的守護者,千年后又變成了他人口中的那一段歷史。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曉朋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0811107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