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在工作中(2010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勇 攝
新華社沈陽1月7日電(記者王炳坤)在2018年12月18日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鏡頭記錄的一個細節(jié)溫暖人心,“當代雷鋒”郭明義全程攙扶著88歲的屠呦呦同臺接受表彰,在現場又當了一次雷鋒。
這就是郭明義的真性情,在什么場合和狀態(tài),都自然而然流露對身邊人的關愛。不論時空如何變換,他始終把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當作使命、習慣和生活方式,向人們傳遞著“雷鋒精神”的不朽魅力。
今年60歲的郭明義與雷鋒頗有幾分相似經歷。當過兵、進過工廠,甚至連介紹他們入伍的都是同一位老政委。同為汽車兵,郭明義一邊勤學苦練,一邊攢下津貼為災區(qū)捐款,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被評為“全師學雷鋒標兵”。
走上工作崗位,郭明義仍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當鞍鋼礦山的大型卡車司機,他第二年就創(chuàng)造單車產量的最高紀錄;接到安裝進口電動輪的重點工程,他苦學英語,一年就成為外方專家的合格翻譯;擔任露天礦采場公路管理員,他只要沒有出差任務,都會風雨無阻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步行距離超過5次長征路。
在遼寧省光明學校,郭明義(中)與該校學生共同體驗科普大篷車(2015年3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商品繁榮和市場經濟帶來人們原有價值觀松動,郭明義一度被身邊人視作“異類”和“傻子”。但他仍不放棄,投身希望工程,他每月拿出工資收入的一半,累計資助了超過300名貧困學子;參與關愛生命,他累計無償獻血、捐獻血小板折合總量超過6萬毫升,并簽字獻出身后的眼角膜、遺體……
“德不孤,必有鄰”,這樣的純粹和堅守,讓很多譏笑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進而如同漣漪般地帶起追隨效應。如今,以“跟著郭明義學雷鋒”為主題,郭明義愛心團隊已經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累計達到1000多支,擁有志愿者超過180萬人,學習雷鋒的動人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
擁有許多“光環(huán)”的郭明義仍然扎根基層。參加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他連夜乘坐火車,第二天一早就出現在礦山采場組織修路。
“不信春風喚不回”,郭明義以親身實踐,證明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雷鋒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示范力和感召力。正如他本人常說的,心懷善念相互攙扶、相互激勵,人人都可以做雷鋒!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